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秘書處
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秘書長馬一虹女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3月5日在北京同仁醫院病逝,享年45歲。
馬一虹,祖籍黑龍江依安縣,1965年9月出生於遼寧省康平縣。1982年起,就讀於遼寧
大學歷史系,1986年獲學士學位,在遼寧大學繼續攻讀研究生,主修近世日本對外關係史。1989年,獲碩士學位,留校進入日本研究所歷史研究室,主要從事中日關係史研究,曾發表《西力東漸與日本的鎖國》、《日歐最初接觸與文化交流》等多篇論文。從1992年起,逐漸轉入古代史研究。
1996年4月,馬一虹赴日本留學,在國學院大學師從日本著名東亞史研究學者鈴木靖民先生,主修古代東亞史。留學期間,她用日文發表了《東亞的“通事”與“譯語”― 以唐、日為中心》﹑《八世紀中葉渤海與日本的關係 ― 以762年渤海的遣日本使為中心》等多篇論文,於2000年3月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成為國學院大學院特別研究員。
2000年8月,馬一虹回國,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博士後流動站工作,2002年6月起,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任副研究員。
馬一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古代東北亞史。自2003年起,她獨立申請了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靺鞨、渤海與周邊國家、部族關係史研究”,着重考察靺鞨部族及古代國家渤海的性質,分析靺鞨、渤海在古代東北亞國家、民族的歷史、文化中的角色與作用,揭示古代東亞異文化、異民族在對抗、交流與融合中的共存共生。作為階段性成果,她先後發表了《從唐、日本、新羅典籍中有關的稱謂看三國對渤海的認識》、《古代日本對靺鞨的認識》、《黑水靺鞨與渤海關係考》等多篇論文,受到海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該成果於2006年度順利結項,獲得院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評審等級為優秀。北大著名學者榮新江先生認為﹕“作者非常熟悉中、日、韓三方的文獻材料,同時也注意各國的考古發掘成果,對於各國學者的研究論著,也把握得十分到位,因此在相關地方都有對話,並不像國內的許多論著那樣自說自話。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術成果,特別是在東北亞國際關係的學術領域,我們需要這樣的知己知彼的學術研究成果。”(該成果已通過唐研究基金會評審委員會的審查,列入“唐研究叢書”,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馬一虹長期從事古代中日、中韓關係史研究,自2002年起,她受邀加入日本國學院大學21世紀COE(前沿研究中心)項目之一“東亞異文化交流的據點的形成”的調查和研究工作,以日本僧人圓仁所撰《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為基本史料,與日本同仁合作,多年堅持有計劃地對入唐日本僧人走過的路線進行實地調查,發表了一系列考察報告。此外,她還多次到吉林、黑龍江的靺鞨、渤海故地做實地調查,印證前輩學人的考察結論。
作為國際關係史研究學者,馬一虹始終注重與海內外學者進行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使自身的研究始終站在國際學術的前沿。她撰寫了多篇研究書評,翻譯了多篇日本學者的研究論文和考古報告,並在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唐鴻臚井碑研究會等學術團體承擔了大量的組織與協調工作。她曾作為訪問學者先後多次赴日本、韓國訪學,收集了大量東北亞研究的相關論著和資料。2005年,馬一虹受邀參加人民日報社與朝日新聞舉辦的圍繞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誌與東亞文化交流國際會議,提交的論文中文版在《世界歷史》2006年第1期發表。該文以較為充分的證據否定了國內學界關於井真成的通行解釋,提出“請益僧”的新說,引起海內外的學者的普遍關注。
2007年5月,馬一虹作為訪問學者在日本訪學期間,被確診患多發性骨髓瘤,被迫中斷研究,回國治療。三年間,她與癌症進行了頑強的抗爭,始終保持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在病床上完成了近40萬字的書稿校定,並於2009年1月完成發表了她生前最後一篇論文《渤海與新羅關係史述考》。
馬一虹女史倏然而逝,乃中外關係史學界的一大損失。
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理事會暨全體同仁沉痛悼念馬一虹女士!
學會祕書處
附: 馬一虹論著目錄
一、專著
《渤海國與東亞細亞》(共著),遼寧大學出版杜,1995年。
《靺鞨、渤海與周邊國家、部族關係史研究》(唐研究基金會叢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即
將出版。
二、論文
〈西力東漸與日本的鎖國〉,《日本研究》1990年第1期。
〈日歐最初接觸與文化交流〉,《日本研究》1990年第4期。
〈近世來日耶穌會士活動述略〉,《日本研究》1992年第1期。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在我國東北殖民文化活動述論〉,《日本研究》1992年第4期。
〈渤日通交在唐代中日友好交流史上的地位〉,中國東北與日本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日
關係研究的新思考》,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年。
〈渤日通交的歷史條件〉,《日本研究》1993年第4期。
〈渤日關係論―“屬國”﹖“與國”〉(合作),《日本研究》1995年第2期。
〈八世紀中葉渤海與日本的關係―以762年渤海的遣日本使為中心〉(日文),《國學院大學院
文學研究科紀要》第29集,1998年。
〈東亞的“通事” 與“譯語”―以唐、日為中心〉(日文),《亞細亞游學》第3輯,1999年。
〈渤海與唐的關係〉(日文),《亞細亞游學》第6揖,1999年。
〈九世紀渤海與日本關係一東亞貿易圈中的兩國貿易〉,《日本研究論集》,天津人民出版
社,2001年。
〈八世紀中期以後的黑水靺鞨與渤海關係考〉,《文史哲》2001年第6期。
〈從唐、日本、新羅典籍中有關的稱謂看三國對渤海的認識〉,《歐亞學刊》第3輯,
2002年。
〈唐授大祚榮“渤海郡王號”考〉,《北方文物》,2002年2期。
〈日本僧圓仁在中國山東巡跡考察報告〉,(日本)《唐代史研究》第5號;《威海市博物館
館刊》2002年4期。
〈黑水靺鞨與渤海關係考〉,中國社科院博士後學術論文集,中國社科出版杜2003年5月。
〈靺鞨與古代日本的交流〉,《博物館研究》2003年第4期。
〈靺鞨與東突厥關係考述〉,《史林》2003年第6期。
〈渤海與唐朝押蕃使關係述考〉,《歐亞學刊》第4輯,中華書局,2004年。
〈古代日本對靺鞨的認識〉,《北方文物》,2004年第3期
〈唐代山東的文化狀況〉(2003年日本國學院大學“古代東亞的國家與異文化間交流”研討會
論文集)[日]《亞細亞游學》2004年。
〈靺鞨部族分佈地域考述〉,《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夏之卷。
〈靺鞨與朝鮮半島諸國關係述考〉﹐《歐亞學刊》第5揖,中華書局,2005年6月。
〈9世紀末靺鞨人進入新羅東北境史事考 ―以《三國史記》“新羅本紀”憲康王十二年記事為
中心〉,《暨南史學》第3輯,2005年。
〈古代東亞漢文化圈各國交往中使用的語言與相關問題―以唐、日本、新羅和渤海為中心〉,
石源華主編《東亞漢文化圈與中國關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杜,2005年10月。
〈圓仁入唐求法之旅山東境內路線考述―乳山至蓬萊段〉,韓昇主編《古代中國: 東亞世界的
內在交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6、7世紀靺鞨部落與高句麗關係考述〉,《中外關係史論叢》第8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
有限公司,2005年5月。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入唐時機間與在唐身分考〉,《世界歷史》2006年第1期。
〈從唐墓誌看入唐高句麗遺民歸屬意識的變化― 以高句麗末代王孫高震一族及權勢貴族為中
心〉,《北方文物》,2006年第1期。
〈俄羅斯的靺鞨、渤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2006年第7期。
〈異文化交流中的寧波―時代與人群、貿易〉,《寧波與“海上絲綢之路”》(寧波文物考古
研究叢書丁種第一號),科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渤海與後東突厥汗國的關係― 兼及渤海建國初期的周邊環境〉,《民族研究》,2007年
第1期﹔收入《“絲綢之路與文明的對話” 學述討論會論文集》,(《中外關係史論叢》
第11輯),2007年。
〈東來的和尚― 日本遣唐使時期來華的僧侶與中日文化交流〉,北京圖書館善本特藏部編《中
國典籍與文化》第3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4月。
〈渤海與新羅關係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刊》第6揖,商務印書館,2010
年1月。
三、譯文
王震中〈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回顧與展望〉,《國學院院雜志》101卷,2000年10月號。
鈴木靖民〈渤海的遠距離交易與日本、唐〉,《博物館研究》2003年第1期。
石見清裕〈日本學者對隋唐歷史的定位問題〉,《二十世紀唐研究》,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2002年。
酒寄雅志〈渤海國都和統治領域〉,《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6,北方文物雜志社,2006﹐
哈爾濱。
李成市〈圍繞渤海史的民族與國家― 超越民族國家的境界〉,《東北亞考古資料譯文集》6,
北方文物雜志社,2006,哈爾濱。
森正夫〈中國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地域社會視角〉,溝口雄三等編《中國的思維世界》,江蘇
人民出版杜,2006年8月,南京。
四、書評
〈金子修一著《隋唐的國際秩序與東亞》〉,《唐研究》第七卷,2001年12月。
〈池田溫著《東アジアの文化交流史》〉,《唐研究》第九卷,2003年12月。
〈拜根興﹕《七世紀中葉唐與新羅關係研究》〉,《中國學術》,2005年第1輯 (總21輯)。
[載《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通訊》第24期,2010/4]
http://www.eurasianhistory.com/data/articles/b03/2060.html
歐亞學研究>學術動態>學人行蹤
沉痛悼念马一虹博士
2010-03-10 22:21:48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副研究員馬一虹博士因病醫治無效,于2010年3月5日中午12時在北京同仁醫院病逝,享年45歲。
馬一虹,女,黑龍江省依安人。漢族。1965年9月出生于遼寧省瀋陽市。1986年畢業于遼寧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同年考入本校研究生部世界地區史國別史專業,主修近世日本對外關係史,1989年獲碩士學位。同年留校進入日本研究所歷史研究室,主要從事中日關係史研究。1992年起轉入古代史研究。1996年4月起進入日本國學院大學大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主修古代東亞史。2000年3月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同年3月至8月爲國學院大學大學院特別研究員。2000年8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博士後流動站。2002年6月出站後,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爲副研究員。現任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副秘書長。
馬一虹論著目錄(初稿)………… (編輯﹕李錦繡)
附http://www.xiangyata.net/myh/
馬一虹博士紀念網頁:
古代東亞史研究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馬一虹因病醫治無效,于2010年3月5日中午12時在北京同仁醫院病逝,享年44歲。
生平影像
最後的祝福 這是我在馬一虹手機裏草稿箱裏找到的2010年春節前夕她發給朋友的新年賀詞,也是馬一虹送給我們最後的祝福: 新年該說句拜年的話,我先說兩句心裏話。終于一脚跨進了新年,醫生給我預判的最短生命綫也過了。我最清楚是你們的鼓勵和幫助成全了我。當然情况幷不好,最近病症復發需要再作异基因移植,據說有較大風險,我很猶豫,但還是决定做了。難過時我想的是你們的鼓勵,請繼續支援我吧。祝新年裏你們的努力結出更壯碩的果實,帶上我那份! 馬一虹敬上
最後的倩影 之二 之三 這是我在1月26日用手機拍攝的,是馬一虹生前留給我們的最後影像,此時她骨髓中的癌細胞比例接近百分之百,雙腿已不能行走,長期大劑量的化療已使她的身體變形,但從她的微笑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對人生的從容和淡定。
四十風華 這是2005年9月22日40歲生日時的一張留影。
講座視頻 這是馬一虹2004年5月29日在國家圖書館講座的一段網路視頻,也是她留下的唯一一段影像資料。
本地視頻下載之一 之二 網路視頻瀏覽
馬一虹病情及治療情况簡報(2007年5月-2010年3月) PDF版
學術論著
馬一虹論著目錄 PDF版
渤海與新羅關係史述考(PDF文檔,馬一虹在病塌上改定發表的最後一篇文章)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入唐時間與在唐身份考
渤海與唐朝押蕃使關係述考
黑水靺鞨與渤海關係考
從唐、日本及新羅典籍中有關的稱謂看三國對渤海的認識
古代日本對靺鞨的認識
訪客留言
點擊進入留言板
製作:陳爽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學術資訊_最新資訊
新增文章_學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