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學者呼籲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早作準備[2014-09-17]
2014-09-18 17:50 環球網
【環球軍事報導】據美國國際財經時報9月17日報導,中國學者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有可能會爆發的,中國需要早做準備。他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是為海權而戰,中國也正捲入海權爭奪中,特別是在中國南海。本報預測釣魚島爭議將在2040年升級為戰爭。
文章稱,韓旭東教授指出,像外太空、網路空間和海洋空間等以前無可爭議的領土,已經成為國際博弈的主戰場,而且“參與較量的國家數量空前”。他還預測稱,為爭奪海洋,未來全球有可能再度發生世界大戰。而且,“從全球海洋空間的爭奪看,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是爭奪激烈的地區。”
目前中國已經捲入海洋權利糾紛,特別是在南海海域。中國的海洋主權主張與越南、菲律賓、汶萊、臺灣和馬來西亞等國存在重疊。在東海,中國堅持認為其海上邊境包括富含豐富自然資源的釣魚島。而日本則認為該島位於日本海域。隨著中國在這些糾紛島嶼的軍事存在日益增強及政治言論日益強勢,一些觀察人士預測稱,中國願意為維護本國海洋主權主張開戰。
韓旭東教授指出,隨著海洋空間爭奪戰日益激烈,中國軍力發展必須調整思路,由以維護“陸權利益”為中心,向以維護“海權利益”為中心轉變。他補充稱,在這種形勢之下,中國需要發展軍力,掌握主動避免被像美國這樣的強國推到“被動”位置。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發表了韓旭東教授的評論,這並非中國官媒首次明確報導中國可能會被捲入戰爭。2013年,中國媒體就曾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中國未來50年必打的六場戰爭》的文章。文章估計,中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主張可能引爆南海戰爭,而這場戰爭有可能會從2025年持續到2030年。文章還認為,東海釣魚島糾紛有可能會在2040年的時候升級為戰爭。
【延伸閱讀】
美媒盤點下一場世界大戰的五大新型武器
外媒稱,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第一次全球規模的工業衝突)開始於100年前,各國利用飛速發展的科學研發了毒氣、空中轟炸、戰鬥機和坦克等新武器。這場大戰最後導致超過3700萬人喪生。戰爭或許自1914年以來並沒有發生很大改變,但隨著20世紀初以來技術正以可能快於以往任何時候的速度發生變革,武器變得更先進、更精細。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網站8月1日發表題為《1914-2014:下一場大戰的武器》的文章稱,讓我們看看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使用的一些手段,並謹記科學家諾貝爾對科學被誤用於毀滅目的的擔憂。
網路駭客
對電腦系統的攻擊將是戰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但這一概念——包括“網路戰”一詞——遭到了過度炒作。《網路安全與網路戰爭:我們都需要瞭解的事》等多本著作的作者彼得·辛格說:“網路戰這個詞被廣泛誤用於描述不是戰爭的東西,包括干擾攻擊。”敘利亞電子軍等劫持推特帳戶的團體就是干擾攻擊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有關軍方駭客行為最常被提到的例子,是美國和伊朗報導使用震網病毒來破壞原本可能用作製造核材料(可能是核武器)的伊朗設施。一戰中首次使用了遠距離轟炸和空中轟炸,這使平民在戰爭期間面臨更大危險。駭客也構成了一種類似的、顛覆性的危險。辛格說,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包括侵入電網,可能是侵略的前奏,但對天才少年能夠關閉網路的誇大宣傳純屬虛構,目的是促進網路安全服務的銷售。
辛格說:“大規模的智慧財產權盜竊是一項更大的威脅。美國軍事的優勢之一就是在國防技術領域超前一代。”
人造衛星和空間戰的加入可能把衝突擴大到最後的邊界
太空邊界
與網際網路類似,隨著戰場擴展到新場地,太空將重新定義大後方的概念。公海是國際領土,所以德國在一戰期間使用未加限制的潛艇戰並導致“盧西塔尼亞”號沉沒和美國公民喪生,這是迫使美國1917年參戰的“最後一根稻草”。
辛格說,各國將面臨一個有關太空戰爭界限的類似問題。
新美國基金會的戰略專家辛格說:“大量軍事和通信控制經由太空中的衛星網路。各方要麼同意不去管它,要麼(這可能性更大)打算通過阻礙或摧毀通信節點來對付它。美國到目前為止一直自由享用太空,沒有受到真正國家級別對手的干擾。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下去。”
無人載具
電影《機械戰警》2014版描繪了美國依靠一支機器人軍隊征服伊朗,但國防部政策分析家薩姆·布蘭寧說,在可預見的未來,用無人機隨時代替官兵“似乎很牽強”。
飛機在一戰中得到使用,但二戰期間在德國的閃電戰中與官兵和坦克相互配合時,其殺傷力變得更大。布蘭甯說,隨著無人機成本更低,各國可能設計無人海軍艦船、水下艦艇和地面車輛。
無人機的優勢包括,可在不讓人類飛行員面臨危險的情況下,通過遠端控制展開首輪打擊。如果飛機被擊落也可省去搜救的麻煩。
布蘭寧說,這也使無人機攻擊與人類攻擊比起來政治上沒那麼複雜,從奧巴馬政府擴大無人攻擊中就可以看出這點。
藥品
未來的官兵可能真要與藥品鬥爭。一些美國官兵已經這樣做了。數代老兵利用自己的聯邦醫療保健福利購買抗抑鬱藥,以對付創傷後應激障礙。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也有人數破紀錄的現役官兵服用藥物。戰區的軍醫為厭倦戰爭的官兵開百憂解等抗抑鬱藥、氯硝西泮等抗焦慮藥或安必恩等安眠藥。美國軍隊在兩場同時進行的十年之久的戰爭中戰線拉得太長,這些官兵中的一些人完成了多次輪值。
法維翰保健研究和政策分析中心主任保羅·凱克利說,在官兵說自己有緊張問題時,除止疼藥外,美國醫生在越南戰爭期間有時為官兵開安非他明。在二戰期間,納粹分子為官兵開揮發性更強的甲基苯丙胺,以使他們在進攻時更加警覺,戰後的西德軍隊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禁止軍醫供應該藥。
凱克利說,對部隊而言,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供應藥品比等待供不應求的諮詢師更加方便,將開藥作為默認解決方案也是日常生活的一個問題,但某一劑量可能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適合。
他說:“我們在開藥的時候在劑量上採取了一刀切的辦法。一些藥量不會對人造成傷害,但諮詢比藥物重要得多。”
更有害的是20世紀90年代賴比瑞亞等國軍隊對重度麻醉毒品的使用。當時,獨裁者查理斯·泰勒用可卡因使他的娃娃兵保持興奮狀態,並通過讓他們上癮迫使他們保持忠誠。
《星際迷航》世界的創造者吉恩·羅登伯裡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由被藥物控制的士兵唱主角。
移動設備與矽谷
很多數位時代的便利物品可以在戰時製造成武器。行動電話最早是由軍隊使用的,而現在矽谷正在研發一系列可穿戴電子產品,以偵測佩戴者周圍的環境,如果改成軍用品,那將非常有用。
世界未來學會前發言人派翠克·塔克說,穀歌眼鏡式頭盔可以讓士兵與無人機遙感攝像機相連,但在戰區的挑戰是需要擁有足夠的無線信號,以保持這種連接。
他說:“(在阿富汗的)前方作戰基地如果有Wifi信號,容易讓其暴露。”
塔克說,跟蹤推特上的資訊是政府監視烏克蘭等衝突地區的一種大型情報收集手段。因此,監視通信內容很可能仍將是一種軍事戰略。穀歌已被迫與國家安全局的監視機構展開合作,但一場有損道德的世界戰爭將真正考驗其“不作惡”的座右銘。
隨著移動設備的發展,矽谷的眾多公司正在投資創意,這些創意可能成為技術領域的下一件大事。
塔克說,可替代能源技術可能對美軍非常有用,目前美軍是全球有限石油資源的最大消費者。穀歌和蘋果等矽谷公司還在增加對機器人項目的投資。
擁有大量防務合同的矽谷可能會變成一個兵工廠——除非工程師們像德國人愛因斯坦那樣反對戰爭。二戰後,愛因斯坦反對使用根據其物理研究成果而製造出的核武器,擔心在未來的戰爭中會造成更大破壞。
愛因斯坦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使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一定會使用棍子和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