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冷戰說”震動慕尼黑 警告勿引世界大戰[2016-02-13]
2016年02月15日 04:46 來源:環球時報
“新冷戰幽靈真的來了嗎?”英國《衛報》14日稱,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前一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宣稱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已經滑向“一場新的冷戰”,將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當前的緊張局勢與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相提並論,而當年那場危機曾將世界帶到了核戰爭的邊緣。梅德韋傑夫在會議上的講話通過電視螢幕傳向世界,他說:“幾乎每一天,我們都被指責對北約整體,對歐洲,或者對美國和其他國家構成可怕的威脅。”“這讓我有點懷疑:我們是在2016年還是在1962年?”梅德韋傑夫還稱,“制裁沒有改變任何事情,很明顯制裁也不符合我們長期的經濟利益……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已被損壞……難道我們還需要一個第三次世界大動盪才能明白如今我們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對立?”
美國《洛杉磯時報》稱,俄總統普京是梅德韋傑夫的政治導師,梅德韋傑夫在慕安會上的講話事先應該得到了普京的首肯。報導稱,自從莫斯科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以來,俄羅斯同西方的關係一直處於“螺旋式下滑”的過程中。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當天在講話中強硬地指責俄羅斯稱:“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更加咄咄逼人的俄羅斯,一個正在破壞歐洲安全秩序的俄羅斯。北約不尋求對抗 ,我們也不想要一場新的冷戰。與此同時,我們的反應必須要強硬。”他強調北約“正在從事數十年來最大力度的增強集體防禦的能力,發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以阻止任何侵略或者恐嚇。我們與俄羅斯處於一個新的現實狀況之中。”
慕尼黑安全會議原名世界防務大會,是德國在1962年冷戰最危險的時候創辦的。最初研討的重點為跨大西洋關係和歐洲安全,帶有濃厚的“大西洋色彩”,成為觀察歐洲安全走向的“風向標”。1995年,第32屆慕尼黑安全政策大會首次邀請俄羅斯代表與會,並首次提出北約東擴的原則。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慕尼黑安全會議逐漸演變為全球性質的安全政策研討會。本次會議將持續至14日,約3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70多位外長和防長、5位情報部門首腦等約600名代表出席,他們主要圍繞歐洲難民危機、敘利亞危機、打擊恐怖主義、網路安全等關乎全球穩定與安全的議題展開討論。
“西方再次把俄羅斯視為敵人”,德國《圖片報》14日稱,出席會議的各國幾乎一致地指責俄羅斯。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控訴稱,“每一天都有俄羅斯的士兵、俄羅斯的武器、俄羅斯的彈藥越過邊境來到我的國家。這不是烏克蘭的內戰。這是普京的暴力之舉。俄羅斯在中東的做法也顯示了它活在另外一個宇宙。敘利亞也沒有內戰。有的是普京的飛機轟炸平民。”歐洲議會主席馬丁·舒爾茨說,俄羅斯正試圖“分裂歐盟”。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則重申,他的國家希望看到北約在東歐更強大的存在。只有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勸說稱,在烏克蘭和敘利亞危機中,更需要的是對話與合作。“德國之聲”則引述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話呼籲西方社會應結束對俄羅斯的制裁。施羅德稱,“制裁會導致兩敗俱傷。懲罰是達成解決衝突方案的障礙……因為烏克蘭危機推出制裁的問題不能和俄羅斯的敘利亞政策混為一談。”
【環球時報駐德國、英國、俄羅斯、加拿大記者 青木 紀雙城 王琳 陶短房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柳直 陳一】【編輯:吉翔】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警告世界滑向“新冷戰” 遭西方圍攻
發表時間:2016-02-15 12:20:08
每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是全球各國政要就國際安全局勢各自表態的地方。2月12日至14日,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市巴州霍夫酒店,第52次慕尼黑安全會議在這裡舉行。美國國務卿克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中國外長王毅、法國總理瓦爾斯、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等全球600名政治決策者齊聚于此,而在敘利亞危機、伊斯蘭國恐怖主義蔓延、難民危機的背景下,此次會議頗為引人注目。
梅德韋傑夫警告“新冷戰”
“新冷戰”意外成為本次峰會上的一個關鍵字。俄羅斯與西方因烏克蘭與敘利亞問題關係緊張,成為會議的焦點議題,2月13日,俄羅斯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發言時表示,世界時局嚴重,統一的大歐洲依舊沒能實現,歐盟與俄關係破裂,烏克蘭內戰持續,中東和北非衝突加劇,難民危機爆發,全世界已陷入“新冷戰”。
“北約對俄羅斯繼續實行不友好和不透明的政策。我們可以斗膽這樣說,我們已經滑入新冷戰時期……制裁沒有改變任何事情,很明顯制裁也不符合我們長期的經濟利益……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已被損壞,烏克蘭內戰肆虐……難道我們還需要一個第三次世界大震才能明白如今我們需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對立?”梅德韋傑夫如此評價俄羅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
他呼籲西方摒棄對抗,與俄方展開更多合作和對話,以共同應對國際社會當前面臨的各項挑戰。
說起來,這不是梅德韋傑夫第一次使用“新冷戰”一詞來描述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近兩年來,由於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就烏克蘭和敘利亞危機等問題產生衝突,雙方關係急劇惡化。俄羅斯領導人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警告,避免重回冷戰時代。
梅德韋傑夫表示,普京早在2007年就曾同樣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說,西方構築導彈防禦系統恐有重啟冷戰的風險,現在情勢更加黯淡,2007年以來的發展比預期還糟。
他說:“來參加會議之前,我與普京總統進行了會晤。我們討論了他2007年在這裡的發言。當時他說,意識形態成見和雙重標準無助於緩解國際關係中的緊張氣氛,而只會起到加強作用。而國際社會做出重大政治決定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梅德韋傑夫告訴慕尼黑與會的各國政要:“幾乎每天,我們要麼被指控對北約製造新的可怕威脅,要麼被指控對歐洲、對美國或其他國家構成威脅……拍攝可怕的電影,俄羅斯在片中發起核戰……有時候我不禁懷疑,我們到底是生活在2016年還是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年份——觀察者網注)。”
梅德韋傑夫對北約東擴和歐盟拉攏俄羅斯周邊國家的舉動表示不滿,並要求西方儘快解除針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他說:“制裁持續的時間越長,歐洲作為投資方和供應商保住其在俄羅斯市場份額的幾率越小。”
梅德韋傑夫表示,雖然俄羅斯和西方有不同的發展歷程,在一些問題上也有不同看法,但伊朗核談判、巴黎氣候大會達成的成果以及日前敘利亞國際支持小組外長會達成的協議,都是各方合作帶來積極影響的範例。
他說:“我們的立場誠然不同,但不同之處沒那麼大。想想40年前,那時候歐洲被一堵牆(柏林牆)分割。”
梅德韋傑夫敦促西方和俄羅斯展開更多對話和合作,包括在敘利亞的軍事合作。他說,美軍和俄軍應該多聯繫,“一天10次都不多”。
梅德韋傑夫勸告西方政治家,東正教基里爾大牧首與羅馬教皇在古巴的會晤是團結的突出榜樣,“要知道,在此之前兩大基督教教會數百年來都沒有交流”。
不出意外的圍攻
不過,梅德韋傑夫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的這番表態被西方媒體解讀為俄羅斯發出冷戰威脅。
“新冷戰幽靈真的來了嗎?”英國《衛報》14日稱,梅德韋傑夫將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當前的緊張局勢與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相提並論,而當年那場危機曾將世界帶到了核戰爭的邊緣。德國《圖片報》14日稱,出席會議的各國幾乎一致地指責俄羅斯,“西方再次把俄羅斯視為敵人”。美國《洛杉磯時報》稱,俄總統普京是梅德韋傑夫的政治導師,梅德韋傑夫在慕安會上的講話事先應該得到了普京的首肯。德意志廣播電臺14日說,“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即將開始”,梅德韋傑夫所說的“新冷戰”並非空穴來風。
對於西方媒體的圍攻,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阿列克謝•布希科夫14日向俄新社表示,西方媒體試圖將梅德韋傑夫的講話報導為推動冷戰,而不是呼籲避免其發生。
布希科夫說:“西方媒體以其習慣的方式,試圖將梅德韋傑夫的講話報導成推動冷戰的講話。然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在梅德韋傑夫發表講話之後則稱,他完全不同意這樣的解釋,他說不同於媒體的報導,梅德韋傑夫實際上,在提醒新冷戰的威脅,並呼籲盡一切努力避免其發生。”
布希科夫補充道,重要的是,其他與會者都能如施泰因邁爾那樣,正確地理解梅德韋傑夫。
就在梅德韋傑夫發言的當天,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慕尼克安全會議上隔空回應稱,北約將對俄羅斯採取強硬立場,但同時也會加強對話。
斯托爾滕貝格話鋒嚴厲地說:“俄羅斯的言詞、姿態與核力量的行使,用意在於威脅其鄰國,破壞歐洲的信任與穩定。北約不尋求對抗,不希望重回冷戰,與此同時,我們的回應必須強硬。”
他敦促西方國家與俄羅斯發展“更具建設性、更具合作的關係”。他說:“我強烈認為,問題的解決辦法是一手搞防衛,另一手談對話。”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表示:“每一天,俄羅斯的部隊、武器、軍火都會越過邊境滲入我國。”他還對未出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喊話:“普京閣下,這不是烏克蘭內戰,這是您的入侵。這不是克裡米亞內戰,是您的士兵佔領我國。這不是敘利亞內戰,這是您的飛機轟炸平民百姓。”
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說,俄羅斯正試圖“分裂歐盟”。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則重申,他的國家希望看到北約在東歐更強大的存在。
看上去只有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勸說稱,在烏克蘭和敘利亞危機中,更需要的是對話與合作。“德國之聲”則引述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的話呼籲西方社會應結束對俄羅斯的制裁。
慕尼黑安全會議前身是國際防務大會,始於1963年,是德國在冷戰最危險的時候創辦的。最初研討的重點為跨大西洋關係和歐洲安全,帶有濃厚的“大西洋色彩”,成為觀察歐洲安全走向的“風向標”。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慕尼黑安全會議近年來已成為全球高規格的安全政策論壇,有著安全領域中的“達沃斯論壇”之稱。1995年,第32屆慕尼克安全政策大會首次邀請俄羅斯代表與會,並首次提出北約東擴的原則。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慕尼黑安全會議逐漸演變為全球性質的安全政策研討會。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日報、新華社、俄羅斯衛星網、中新網、環球時報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