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4日,英國舉行留在歐盟(Remain a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或脫離歐盟(Leave the European Union)的全民公眾投票,結果贊成脫歐一派獲得17,410,742票(超過任何一派取得公投勝利所需要獲得的16,813,000票),佔投票者總數51.9%;支持留歐一派得票為16,141,241票,佔48.1%。原來以應承舉行脫歐公投而當選、旋又支持留歐的保守黨首相大衛•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公投結果出爐後,宣佈將在10月辭任。英國獨立黨領袖奈傑爾•法拉吉(Nigel Farage)則將公投決定脫離歐盟的結果稱作英國的“獨立日”。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簡稱歐盟(EU)]前身為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成立於1967年7月1日,英國加入於1973年。1992年2月7日,歐共體十二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聯邦德國、丹麥、英國、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簽訂《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聯盟於1993年11月1日正式成立,目前已有成員28國(1999年1月1日,歐盟正式啟用統一的貨幣歐元,但英國等部分國家未有採用)。現在,英國正式通過脫歐,成為首先脫離歐盟的第一個國家,令標誌歐盟頭十二國的十二顆星盟旗,頓時隕落了一顆。
英國脫歐的決定,令世界股票行情猛跌,其對英、歐乃至全球的不良影響也被各國輿論紛紛評斷。不過,凡事不能只看短期現象,而須就未來(起碼二三十載)深長思之。英國脫歐對於其本國,對於歐、美、中、俄及世界局勢,將發生何種長遠影響呢?歷史不可能完全重複,但歷史經驗呈現的規律性軌跡則不容忽視。歷史學者也不是算命先生,只能憑歷史規律推測可預見的未來趨勢。有鑒於此,下面擬就一些方向,提出可作分析的問題,以供大家的進一步討論。
英國脫離歐盟的未來影響
(一)對英國:
1、更換新的內閣:
英國保守黨卡梅倫於2015年勝選連任,本可擔任首相至2020年,現因留歐失敗而宣佈辭職。新的保守黨首相將於2016年10月該黨大會後產生。繼任人自以熱衷脫歐、願帶民眾前行者為宜,因此前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成了熱門人選而呼之欲出,讓我們拭目以待。如議會阻撓脫歐,則可能解散之而提前大選。
2、重施“光榮孤立”:
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令人想起該國歷史上執行的“光榮孤立”政策。十九世紀後期,加拿大的喬治‧福斯特(George Eulas Foster,1847-1931)在訪英時,曾把本傑明•迪斯雷利與羅伯特•蓋斯科因-塞西爾(索爾茲伯里侯爵)擔當英國首相時所主導的積極不干預歐洲大陸事務的政策,稱為“光榮的孤立”(Splendid Isolation)。英人後裔所建的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也長期奉行對歐洲的孤立主義政策。目前,英、法、美均重新出現孤立主義傾向,而英國脫歐實為廿一世紀歐美孤立主義重燃之始作俑者。
3、又行新“工業革命”:
英國以一蕞爾島國而在全球率先推行工業革命,終於走向世界而建日不落的大不列顛帝國。可二次大戰後,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只好被迫依附從前的屬地美國及原來競爭對手法、德所操控的歐盟。今後,英國為求自主生存發展,只能再推行以金融-科技創新為主要目標的新的“工業革命”。且看其成效如何吧!
4、再推“自由貿易”:
英國由十九世紀中即高舉“自由貿易”大旗到處擴張並卓有成效,其殖民地如原香港也靠此而發達至今。雖然後來因實力不濟,英國也對新興國家推行過保護主義政策,唯眼前為吸引投資、擴大貿易,或會再推“自由”政策,也可謂英版“改革開放”,以保住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5、另現“民族國家”:
脫歐公投在全英國雖獲過半數支持,但並非各地區皆然。英格蘭(不計倫敦)、威爾士擁護脫歐者較多,但蘇格蘭、北愛爾蘭則反之。是故蘇格蘭又有重啟脫英公投之議,北愛爾蘭也再現與愛爾蘭合併之呼聲。英國會否重續“民族國家”出現的歷史,實在難以預料。可參見〈近代“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的歷史軌跡〉一文:http://www.world10k.com/blog/?p=66。
6、新版“歐洲競爭”:
近代600年間,每100年就出現一次歐洲大戰,英國都投入其間與法國或德國等激烈爭鬥,並均獲勝。例如:16世紀的1517-約1534年宗教改革戰爭;17世紀的1618-1648年三十年戰爭;18世紀的1701-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9世紀的1799-1815年拿破侖戰爭;20世紀的1914-1945年兩次世界大戰。至於國別間的戰爭也是頻頻不斷,如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未來為爭奪歐洲霸權,英國會否與歐洲大陸國家反目成仇,也仍值得人們警惕。可參見下列文章:〈歐亞四國兩組(英-法&日-中)近代歷史類比〉:http://www.world10k.com/blog/?p=1642;〈數碼時代須密切關注的數碼歷史遊戲:近代以來每100年出現1次歐洲大戰〉:http://www.world10k.com/blog/?p=2947;〈從“英日同盟”不同結局,說到英國近代史上的選邊站隊〉:http://www.world10k.com/blog/?p=3056。
(二)對歐洲:
1、歐盟分離傾向:
英國脫歐公投後,法、意及北歐、西歐某些國家,也出現類似的意圖,使歐盟內部的分離傾向加劇。不過,依目前的經濟形勢,雖不排除個別事例重現,但德、法等應有能力控制大局,暫時穩住歐盟的團結。
2、法德矛盾突出:
歐盟原以法國為首,近年卻被德國超前。原來法、德共同對付英國的離心傾向,矛盾未必表面化,一旦英國退出,歐盟內部的領導權之爭當會再現。
3、北約歐盟歧途:
北約除美國、加拿大之外,全是歐洲國家,本與歐盟部隊就重床疊屋,屢有紛爭。原來英國為與歐陸國家爭話語權,極力支持北約的存在,現在既已退出,則歐陸國家清一色的歐盟和北約之間的矛盾也可能加劇。
4、未來歐洲重組:
更有進者,未來倘遇國際較大紛爭,歐洲可能出現較大分化。早先伊拉克戰爭,英、意、西支持美國開戰,法、德和俄、中就加反對。若果出現新的大戰,歐洲之重組實難預測。
(三)對美國:
1、北約更加重視英國:
北約成立於冷戰時期,但冷戰後並未解散,反而日益擴充,且與歐盟部隊功能重複。原來英國對北約乃至美國的國際軍事行動,均予積極支持。脫歐後,美國雖難通過英國對歐盟施加影響,但肯定會注意進一步拉攏之。
2、加強泛大西洋經濟協議:
美國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外,又推行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
本來美國正藉TTIP與歐盟談判雙方自由貿易問題,預計於2016年完成協議。現英國既然脫歐,英國自亦成拉攏的重要對象。
3、加強美英同盟:
美、英素有歷史淵源,價值、語文等相近,兩次大戰及冷戰中均屬盟友。冷戰結束後,英國積極支持美國,美國亦通過其影響於歐洲。今後美國定當進一步聯繫英國,以結親密同盟關係。
(四)對中國:
1、黃金十年考驗:
英國為擺脫近來的經濟危機,逐漸注目於亞洲尤其是中國。先是不顧美國反對,率先加入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繼而以最高規格歡迎中國國家主席到訪,以共建“黃金十年”。脫歐後,以英國的“紳士”風度,應會履行中英雙方的合同,同時或會爭取中國助其度過經濟的難關。
2、人民幣另覓新途:
英國本想在歐洲開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先河,脫歐後自會更加不遺餘力。唯囿於其經濟的暫時困頓,中國或會增覓新途,進一步加快和德國等歐陸國家的相關談判。
3、游離美、中之間的英倫:
脫歐後,英國除歐、美等市場外,一定會加強開發其他途徑。由於喪失歐盟原有的優惠,爭取中國成了重要考慮。不過,英國或會步東盟、韓國、澳洲等的後塵,“賺錢”找中國,“防衛”靠美國。
(五)對俄國:
1、歐盟分裂利於擺脫孤立:
俄國目前受到美、歐集體的壓制,英國脫歐或利於各個擊破地擺脫孤立,爭取部分歐陸國家或英國退出經濟制裁。不過,對俄國最重要的是美、歐的分離,遠非歐盟內部的分裂。
2、英國或更堅定援美反俄:
在冷戰前後,英國反蘇反俄都緊隨美國。未來是否轉變仍是問題。歐陸某些國家或會轉變對俄的態度,英國可能較難。
(六)未來第三次大戰的陣營:
1、英國的選邊站隊:
在近代歐洲的五六次大戰中,英國的選邊站隊均被證明為正確。可是未來的新世界大戰就難了,既要依據當時的國際形勢(俄、中抗美,或中、美抗俄……),又要考各國領袖的政治智慧。可參考〈從“英日同盟”不同結局,說到英國近代史上的選邊站隊〉一文:http://www.world10k.com/blog/?p=3056。
2、歐洲絕非鐵板一塊:
無論英國在新世界大戰中如何選邊站隊,也不論美、俄、中如何組盟,歐洲應不會是鐵板一塊,其間歐陸大國法、德、意等的動向尤值觀察。就是日本是否死死跟隨美國,也可能是未知數。我們可以通過有關資料及諸家評論,再結合不斷發展的新趨勢,而作出較為符合實際的判斷。參考:〈近代大國崛起、反崛起的戰、事概略〉:http://www.world10k.com/blog/?p=2651;〈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預測(資料集編)〉:http://www.world10k.com/blog/?p=2863;〈21世紀以降各強國、地區戰略態勢及趨向(提綱)〉:http://www.world10k.com/blog/?p=2910。
[南溟子草擬於2016年6月2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