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泉州灣,巍巍刺桐港。出於對曾有過”漲潮聲中萬國商”輝煌歷史的古刺桐港的嚮往,對探尋古代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深厚淵源和悠久歷史的熱切,160多名海內外學者、專家在花好月圓的中秋佳節,聚集到溫陵古城,參加”泉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21日 至22日,與會專家學者就”泉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主題展開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專家、學者們在追憶宋元時代泉州港的貿易繁忙場景,論述泉州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的重要地位,慨歎昔日”東方第一大港”的隕沒時,為泉州港發展歷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海洋文化和藍色文明所折服,也為泉州港近年來的飛速發展感到高興。他們真誠希望,泉州港能夠重振古港雄風,實現二次騰飛。
來自香港的陳佳榮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泉州人,曾起過”刺桐生”的筆名,以示不忘故鄉。在研討會上,陳先生稱,環顧寰宇,少有城市能像泉州這樣悠長、齊全又妥善、完整地保存如此豐富的宗教文化遺跡,差不多世界上的各種宗教都可以在刺桐古城找到自身的影子,泉州因之被稱為”古代世界宗教博物館”。這對當今宗教迫害猶存、民族衝突不斷的世界而言,具有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那就是:各種不同宗教的遺存,千百年來都集中在一個東方小城,而且完好無缺,這在充分表明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尊重他族的傳統美德的同時,也證明了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之間完全能夠和平共處、共存共榮。
施舟人教授來自遙遠的荷蘭,是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施教授與泉州南音結緣四十餘載,經過多年的研究,他發現南音並不是純正的中原古樂,而是西方音樂與中原古樂兩者結合的產物。在與泉州學者交流時,施教授稱,泉州南音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這印證了泉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之間極為緊密的關係。作為一種仍然活生生地存在和發展著的文化遺存,南音是泉州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最為重要的依據。他懇切地希望,泉州在申報”海絲”"世遺”時,能將南音作為重要的文化遺存,列為重要的申報內容。
研討會上,泉州港務局局長陳榮芳用翔實而又富有說服力的資料,概述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泉州港口的迅猛發展。當他極為自豪地向與會專家宣稱,2001年泉州港口貨物吞吐量位居全國沿海港口第16位,集裝箱運輸量位居全國港口第12位時,與會專家不禁為之動容。來自北京的張先生稱,參加此次研討會的專家學者,既共同回顧了泉州港輝煌的昨日,也實地看到了泉州港發展的今天;此次研討會的意義和目的,既是為了共同關注和保護泉州厚重的文化遺存,也是為了幫助泉州打造國際品牌,促進泉州經濟發展;與會的專家學者們都期待著,泉州港能早日重振昔日雄風,迎來第二次的騰飛。
誠如專家們在研討中所說的,是藍色文明孕育了古代泉州港的開放繁榮,使之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旅程在東方的一顆璀璨明珠。泉州申報”海絲”"世遺”,是為了進一步挖掘海洋文化,激發自古以來泉州人骨子裏的海洋氣質,動員全民投身于藍色文明,重視海洋,重塑”東方第一大港”的新形象,以無愧於藍色文明賦予現代泉州人的責任。在新的世紀裏,泉州人將秉承古代泉州人愛拼敢贏的開拓精神,精心實施大泉州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工貿旅遊港口城市,以新姿態與世界從容對話。 (本報記者徐佳靈﹑楊傑﹐實習記者李淩)
刊於泉州晚報(2002年9月23日)﹐載泉州網
(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2-09/23/content_610661.htm)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新增文章_評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