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選區選舉前的選民大會上的演說(1946年2月9日)
[載《斯大林文選(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pp.441-454]

Sidaling1.png Sidaling2.png Sidaling3.png Sidaling4.png Sidaling5.png

Sidaling6.png Sidaling7.png Sidaling8.png Sidaling9.png sidalin10.png

sidalin11.png sidalin12.png sidalin13.png sidalin14.png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大劇院對莫斯科選區的選民大會上發表演說時,表達了他對戰後世界的看法。斯大林以布爾什維克意識形態的正統觀點,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各種經濟矛盾。

斯大林說:“如果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偶然發生的,或者是由於某些國家領導人犯了錯誤而發生的,那就不正確了,雖然錯誤確實是有過的。其實,這次戰爭是世界各種經濟和政治勢力在現代壟斷資本主義基礎上發展的必然產物。馬克思主義者不止一次地說過,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包含着總危機和軍事衝突的因素,因此現代世界資本主義並不是平衡地均衡地向前發展,而是經歷着危機和戰禍的。問題在於,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不平衡,通常經過相當時期就要劇烈破壞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內部的均勢,那些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的資本主義國家,通常就要用武力來改變這種狀況,重新劃分‘勢力範圍’,以求有利於自己。因而,資本主義世界就分裂為兩個敵對的營壘而進行戰爭。”

在斯大林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表明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獲得勝利的是我們的蘇維埃社會制度,蘇維埃社會制度在戰火中勝利地經住了考驗,並證明它具有充分的生命力。”戰爭表明:“蘇維埃社會制度是從人民中間生長起來並受到人民極力擁護的真正的人民的制度,蘇維埃社會制度是有充分生命力的和穩固的社會組織形式。”

斯大林肯定了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政策為戰勝納粹德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並要求全體蘇維埃人民在新的五年計劃中更加努力生產,以使蘇聯工業每年生產生鐵五千萬噸、鋼六千萬噸、煤炭五億噸、石油六千萬噸。斯大林強調:“只有這樣才可以認為,我們祖國有了足了應付各種意外事件的保障。”

在演說中,斯大林林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性質;讚揚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取得巨大成就並經受住戰爭的殘酷考驗,取得最後勝利中;表明要繼往開來沿着既定路線、政策前進的決心。

演說指出,蘇聯老百姓不要胡思亂想,蘇聯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沒有這個制度我們能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嗎?沒有這個制度,我們不把國家的精力都放在重工業、軍事上,我們能抵得住法西斯的入侵嗎?所以二戰的勝利證明了蘇維埃制度的優越性。這是第一個主要觀點。

第二個主要觀點,當今世界仍然是資本主義走向滅亡的時代。資本主義就是戰爭,所以我們要準備打仗。

斯大林和的選舉演說讓西方世界深感震驚。有些學者認為這篇演說“應當算是蘇聯對西方進行‘冷戰’的信號”。美國自由派領袖之一、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斷定史達林的演講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宣言”。《紐約時報》在頭版對斯大林的演說予以報道,一上來就宣佈斯大林認為戰爭“序幕已經拉開”。

如果說美國人的反應是“震驚”的話,那麼對奉行現實主義理念、“徹頭徹尾的帝國主義主義者”的丘吉爾來說,斯大林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其政治本性和帝國本色的表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