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建立漢國,至439年北魏太武帝統一北方的一百三十六年間,內徙之胡族及少數漢人在北方先後建立了十多個割據政權,史稱 「五胡十六國」。五胡指兩晉時期居住在中國北方的匈奴、羯、鮮卑、氐、羌等胡族。十六國指東晉時五胡等前後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個割據政權,其名出自北魏崔鴻所撰之 《十六國春秋》。十六國包括一成(成漢)一夏,二趙(前趙、後趙),三秦(前秦、後秦、西秦),四燕(前燕、後燕、南燕、北燕),五涼(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其實十六國並非盡在北方,也非全是胡人所建。如成漢位於成都一帶,前涼、西涼、北燕則為漢人所建。而且在北方建立的割據政權亦不止十六國之數,尚有冉魏、西燕等等,共有二十餘國。

此外,所謂十六國並不是全部同時並存的,其興亡有先有後,其關係有並立割據也有吞併、分裂。而其分裂割據形勢又以淝水之戰為標誌分成前、後兩大時期。淝水之戰前出現的主要有前趙、成漢、前涼、後趙、前燕、前秦等六國﹔在淝水之戰後則有後秦、後燕、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夏國、北燕等十國。

淝水之戰是太元八年(383年)東晉和前秦之間在淝水展開的一場大戰,也是東晉時期最重要的一次戰役,它對東晉和五胡各國的繼續對峙以及後來南北朝局面的形成,發生了很大的影響。

自從西晉滅亡之後,北方除匈奴人劉曜將漢國改為趙國(前趙)外,尚有羯、鮮卑等族及部分漢人建立了前涼、後趙、前燕等國,割據紛爭。公元351午,氐人苻健(317-355)創建了前秦,都於長安,勢力漸漸強大起來。東晉桓溫在354年首次北伐時,曾與前秦交兵,一度攻入關中。公元357年,苻堅(338-385)即前秦帝位,他廢除苛政,整頓吏治,興修水利,加強軍備,使前秦成為北方諸國中最強大的勢力。從370到376年之間,前秦先後攻滅了前燕、前涼等國,統一了北方,國勢一時大振。苻堅想進一步統一全國,從公元378年起,他就不斷派兵進攻晉國。但東晉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如謝玄(343-388)在京口訓練了一支精兵一 「北府兵」,曾屢屢挫敗前秦南侵之企圖。最後,苻堅親率大軍南下,想一舉滅掉東晉,於是淝水之戰乃起。
   
淝水之戰的經過大致如下:

     1.前秦南侵,東晉迎敵:東晉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親率大軍傾巢出動,南下侵晉,「堅發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前後千里,旗鼓相望。……東西萬里,水陸齊進」。十月,秦前鋒苻融(?-383)等軍二十五萬先攻下壽春(今安徽壽縣),又分兵五萬屯駐洛澗(今安徽懷遠西南)。東晉丞相謝安(320-385)乃命弟謝石(327-388)﹑姪謝玄等率軍八萬人迎戰,相方在洛澗相拒。
     2.奇襲洛澗,草木皆兵:晉龍驤將軍劉牢之(?-402)率勁卒五千襲擊洛澗之敵軍,勝之。苻堅和苻融登上壽春城頭,遙望淝水彼岸之晉軍,但見「部陣整齊,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撫然有懼色」。於是苻堅便遣被俘的晉將朱序(?-393)到晉營勸降。朱序將秦軍情況密告謝石,謂 「若秦百萬之眾皆至,則莫可敵也。及其眾軍末集,宜在速戰,若挫其前鋒,可以得志」。晉軍遂立即部署,從容應敵。
     3.秦軍後撤,晉軍大捷:當時秦、晉兩軍列陣相持於淝水兩岸,晉軍不得渡,謝玄乃遣使要苻融令軍隊稍稍後退,以便晉軍渡河決戰。苻堅等想乘晉軍半渡淝水時加以截擊,遂令軍隊後撤。誰知秦軍一退遂 「制之不可止」,朱序等也乘機在陣中大呼 「秦兵敗矣!」。秦軍一時大亂,「(苻)融馳騎略陣,馬倒被殺,軍遂大敗」。晉軍不斷渡河勇攻,大獲全勝。
     4.苻堅兵敗,風聲鶴唳:在晉軍的追擊下,秦軍潰散四逃,「聞風聲鶴唳,皆謂晉師之至」,晝夜不敢稍息,屍體相枕,死亡大半。「(苻)堅為流矢所中,單騎遁還於河北」,後來收拾殘兵,大概只剩下十餘萬人。

淝水之戰是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重要的一次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南北戰爭。其影響可自如下幾方面觀之﹕

(一)北方重陷分裂:淝水戰後,前秦頃即瓦解,北方又紛紛建立許多割據政權,相互混戰,再度
     陷入分裂狀態。
(二)東晉偏安穩固:東晉戰勝苻秦後,在江南的地位便進一步鞏固,得以偏安一時,致力於發展
     南方之經濟。
(三)南北對峙形成:戰後,北方無暇南侵,而東晉因內亂更迭也未能大舉北進,雙方處於膠著狀
     態,決定了不久以後南北朝對峙局面之形成。

                               五胡十六國情況簡表

國名         創立者       民族      國都         存亡年代     亡於何國

成漢          李雄          氐        成都         304-347       東晉
前涼          張寔          漢        姑臧         314-376       前秦
前趙          劉曜         匈奴      長安         318-329       後趙
後趙          石勒          羯     襄國、鄴      319-351       冉魏
前燕        慕容皝        鮮卑    龍城﹑鄴     337-370       前秦
前秦          苻健          氐        長安         351-394       後秦
後燕        幕容垂        鮮卑   中山﹑龍城   384-407       北燕
後秦          姚萇          羌        長安         384-417       東晉
西秦       乞伏國仁      鮮卑   苑川、金城   385-431        夏
後涼          呂光          氐        姑臧         386-403       後秦
南涼       禿髮烏孤      鮮卑   樂都、西平   397-414       西秦
北涼  段業﹑沮渠蒙遜  匈奴   張掖、姑臧   397-439       北魏
南燕        慕容德        鮮卑   滑臺、廣固   398-410       東晉
西涼         李暠           漢     敦煌、酒泉   400-421       北涼
 夏        赫連勃勃       匈奴   統萬﹑高平   407-431      吐谷渾
北燕     高雲、馮跋      漢         龍城        407-436       北魏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二章_東晉之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