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隋煬帝統治期間為政暴虐、荒淫失德。他曾三幸江都,三征高麗,弄得民不聊生、民怨鼎沸。繁苛的徵調使「天下死於役而實傷於財」,特別是山東、河北地區尤為嚴重。因山東的東萊和河北的涿郡,是當時進攻高麗的軍事基地,民眾的負擔奇重,加上大業七年(611年)這一帶又發生水災,漂沒三十餘郡,因而民變首先在這裡爆發。

大業七年,當煬帝準備第一次對高麗作戰時,王薄在長白山(今山東章丘東北)首先起來反隋,他自稱 「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勸百姓不要從軍至高麗送死。待到大業九年(613年)隋惕帝二征高麗時,各地民變更加發展。這時候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督運軍糧的貴族楊玄感(?-613)遂乘機起兵反隋,打出「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民之命」的旗號,故從者每日以數千計。楊玄感雖然很快就被隋朝派兵所鎮壓,但一場席捲全國之民變已勢所難免。

在大業九年以前,民變主要局限於山東、河北一帶。大業九年以後,已迅速擴展到河南、江南、嶺南、關中、淮南,遍及全國各地。除了民變外,隋朝的許多貴族、官吏也紛紛倒戈,形成群雄並起倒隋的局面。史稱當時反隋的有一百數十路煙塵。在各路反隋的隊伍中,比較強大的有以下幾支:翟讓(?-617)、李密(582-618)領導的瓦崗軍,曾攻佔興洛倉,屢挫洛陽的隋軍;竇建德(573-621)率領的河北軍;杜伏
威(?-624)領導的江淮軍。在各路義軍的打擊下,隋王朝迅即土崩瓦解。煬帝見勢不好,遂於大業十二年(616年)離開洛陽,南逃江都。他以為好景不長,乃晝夜行樂,曾對蕭皇后說:「外間大有人圖儂,然儂不失為長城公,卿不失為沈后,且共樂飲耳!」又常對鏡自憐,向蕭后云「好頭頸誰當之?」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之太原留守李淵(566-635)用其次子李世民(599-649)之謀略,在太原起兵,並攻取了長安。旋立煬帝十三歲之孫為恭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淵自為丞相,封唐王。大業十四年(618年)﹐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619)所弒,李淵即廢恭帝而自立,建國號曰唐,隋朝至是滅亡。

隋朝自建國至滅亡,前後僅歷三十八年。其速亡之原因約有下列數端:

     (一)大興土木,窮奢極慾:文、煬二世均大興土木,致力於建設,如文帝營大興,煬帝建洛陽,另又修長城、建倉窖、開運河,勞民傷財。特別是煬帝耽於逸樂,備極奢侈,曾大造離宮苑室,三幸江都,耗財無算,致令府庫空虛。故時人稱「阿房成,秦人散;章華就,楚眾離;及乾陽畢功,隋人解體」。
     (二)橫徵暴飲,徭役無度:因長期廣事建設,隋室乃橫徵暴斂,加重人民的賦役負擔而不知恩恤。每一工程,動輒徵調民伕數萬至百萬不等,使民不堪命。《通典》曾論及隋由苛斂無度而速亡之因:「(煬帝)登極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築長城東西千餘里,皆徵百萬餘人。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又逆徵數年之賦,窮奢極侈。舉天下之人十分九為盜賊。身喪國滅,實自取之,蓋資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三)窮兵黷武,耗盡國力:文帝時,始征高麗無功。煬帝更加好大喜功,不惜輕啟邊釁,三征高麗,均遭失敗,結果傷亡慘重,耗盡國力。
      (四)殺戮功臣,刑政苛殘:文帝性多疑忌,刻薄好諂,濫殺功臣,終為權臣所惑,而有廢長立幼之大誤。煬帝更為殘暴,隨意殺戮,勳臣名將多死其手。對老百姓也動輒繩以重法,因此怨聲載道,眾叛親離。
      (五)水旱成災,民變四起:隋代雖造了不少倉廩,但文、煬二帝均吝於濟民。開皇十四年關中大旱,煬帝大業年間河南、山東一帶水旱成災,但隋室卻「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未加賑濟。饑民走投無路,遂鋌而走險,卒釀成全國變亂,導致隋朝之滅亡。

隋朝之速亡向來引起歷代首先是唐朝的重視,即所謂 「亡隋之轍,殷鑒不遠」。同時,人們也常將秦、隋二朝加以比較,認為它們均因暴政導致二世而亡。其實倘若認真研究,則秦、隋相同之處尚多:(1)秦繼七國紛爭之世﹐隋承魏晉南北朝分裂之局,乍而統一、治理全國,肩負之歷史擔子頗重。雖然其國祚均短,然各為漢、唐之盛世奠下基礎。故史家或謂盛漢以秦為前奏、以三國為尾聲,盛唐以隋為前奏、以五代為尾聲。(2)始皇創秦制,文帝創隋制,而均為其後歷代所遵循,於一統中國不無貢獻。(3)秦、隋君主均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廣事建設,雖留下長城、運河令後人受益,但在當時卻勞民傷財,使民眾疲於奔命。(4)秦之苦役重稅、嚴刑峻法,隋之橫徵暴斂、刑政苛殘,均使人民無法忍受,造成天下愁難、民怨沸騰。(5)秦、隋君主均窮兵黷武,東伐西討,南征北戰,不僅使廣大民眾受到驅使奴役,也進成國庫空虛、民窮財盡。(6)秦、隋二代均出現開國君主之後,嫡長被廢黜而由二子篡位奪權,並產生暴虐、荒淫之政治。秦始皇、隋煬帝均有弒父之嫌,秦二世及隋煬帝則同為殺兄篡位。(7)秦之國祚僅十五年,隋亦不過三十餘載,二朝均因民變四起只歷二世,而致短命夭折。(8)秦二世被趙高所殺,隋煬帝為宇文化及所弒,兩朝的末代皇帝均死於自己所寵信的權臣手中,即所謂 「以萬乘之尊死於一夫之手」,其亡國亡身乃自食荒淫失政、暴虐統治的惡果。

總之,歷代王朝或因長治而衰亂,或因短命而速亡,其原因有同有異,均須具體分析。唯隋代同秦朝一樣,其興也速,其盛亦快,而其亡於民變則猶如迅雷不及掩耳,頃即覆滅。其深刻教訓實值古今之統治者引為鑑誡。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四章_隋代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