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建立後不久,高祖諸子之間為繼承皇位問題,就爆發了一場骨肉相殘的變亂,即所謂玄武門之變。原來高祖正妻竇后生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其餘長子建成、次子世民、四子元吉都隨父親參與建國打天下。唐朝建立後,高祖以建成為太子。建成得關隴世族集團的支持,又因長期留守關中,在宮庭內外均有相當堅固的基礎。他手下有文官魏徵、王珪,武將薛萬徹,並招四方驍勇二千餘人做東宮衛士,實力不弱。秦王李世民自太原起兵到統一全國,戰功顯赫,他官居特設的 「天策上將」,手下也網羅了房玄齡、杜如晦等十八學士及秦瓊、尉遲恭等武將。與太子相比,可謂旗鼓相當。
太子見其二弟謀略過人,手下人才濟濟,恐其奪位,故與四弟齊王元吉聯合,多次謀害秦王而未遂。李世民本就不願將自己創下之江山拱手讓人,見兄、弟多次謀害、進讒,乃父對己也漸見猜疑、憎惡,遂接受僚屬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之議,決心發動政變。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秦王向父皇密奏太子、齊王淫亂後宮、多次圖謀害己之事,高祖決定翌晨召諸子入宮勘問。六月四日晨,李世民率長孫無忌(?-659)、尉遲恭等人伏兵於長安太極宮北面正門玄武門,又收買了守門將領。當太子、齊王經玄武門入宮時,秦王突襲之,親手射殺太子,其下尉遲恭則射殺齊王。史稱「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殺死兄、弟之後,派尉遲恭帶甲進宮,逼高祖下「諸軍並受秦王處分」之令,奪取了軍權,又誅滅建成、元吉之後裔,斬草除根。六月七日,高祖詔立秦王為太子。是年八月,高祖又被迫讓出皇位,自稱太上皇,傳位給太子李世民,是為唐太宗(626-649),次年改元貞觀。
對於玄武門之變,論者之觀點向來見仁見智。許多史家因讚賞太宗的貞觀之治,故對其所作所為一般均予以肯定,對其兄弟殘殺亦多強調建成、元吉謀害在前,世民發難在後。唯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切忌單憑主觀之好惡,而首應尊重事實並加以客觀的分析。我們自然不否定貞觀之治所表現出來的太宗之英明,也不主張根據傳統的長子世襲制,認為世民不該繼承父位。然透過玄武門之變的前前後後,不難看出李世民的表演相當心狠手辣,幾至喪心病狂之田地。
誠然,李世民在奠立唐朝基業方面,是立下頗大的汗馬功勞。但因其手握全國兵權,勢傾天下,未免功高難制,其部下居然敢違抗高祖之諭旨。故不僅建成、元吉,連其父也不自安,高祖曾謂 「此兒久典兵在外,為書生所誤,非復昔日子也」。不可否認,建成、元吉對世民頗多猜嫌、妒嫉,其屢屢謀害世民或亦實有其事,但如以法律觀點而論,卻只有動機而未構成現實。至於李世民之殘殺兄弟、威逼老父,則斑斑可考。本來世民已上書控告建成、元吉,高祖欽定於次日晨親自勘問,是非曲直就應先由老父主持判斷才是。但事變表明,建成、元吉並無戒備,而世民卻蓄謀已久、事先設伏、親射乃兄。如果世民不是怕在父親、兄弟面前輸理,則其密告兄弟實屬一種預先之陰謀。至於從事變到登基僅僅為時兩月﹐也說明殺兄害弟、威逼老父乃世民長期設計之預謀;殺兄害弟之後,又誅滅其後以斬草除根,更表現其為人之冷酷絕情。或謂高祖讓位給世民時曾云 「此吾之夙心也」,唯此種言不由衷的表白,實不能為李世民遮羞與解嘲矣!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聞訊驚歎曰「不圖今日復見此事!」這才道出古往今來為爭權奪位而導致骨肉相殘的普遍規律。無數宮廷政變雖被視為 「千古之謎」,然多半離不開此一背景和動機。那些所謂 「英主」、「明君」、「賢臣」多未能外。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十五章_初唐之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