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起兵本為反對建文帝之削藩,但他一登基,同樣削奪其他藩王之職權,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同時,他又創設內閣以輔佐政事,信用宦官而授予專權,增設東廠以偵臣民,進一步厲行君主專制。此外,成祖對外又親征漠北、南定安南、經略東北、屢下西洋,使國威遠揚,可稱為「永樂盛世」。

茲將明成祖在加強中央集權、鞏固邊防和對外開拓等方面的措施與作為略述於下:

     (一)繼續削藩:明成祖以藩王而奪取帝位,然而登基以後則繼續實行削藩之策,以鞏固君權。他先後把北方諸王徙封至南方,或廢為庶人,如徙谷王於長沙,徙寧王至南昌,削去代王、遼王的護衛等。
     (二)創設內閣:鑒於宰相廢除,皇帝直轄六部、親理政務,成祖遂正式創設內閣以輔佐政事。明初曾設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作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乃命官品較低的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入午門內的文淵閣當值,參預機務,稱為內閣。後來內閣大學士官品雖低,卻可起草詔令、批答奏章,實握宰相之權。
     (三)信用宦官:自明成祖起,即開始重用司禮監宦官,授予他們以「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等大權。
     (四)建立東廠:明太祖已設保衛皇帝、從事偵緝活動的軍事機構   錦衣衛。永樂十八年(1420年),又增設東廠,用宦官提督,權力更在錦衣衛之上,專司偵緝臣民之「不軌」。所謂「廠衛」,乃君主專制極權統治之產物。
     (五)親征漠北:明初.元朝的殘餘勢力猶強。當時蒙古地區分成韃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兀良哈和明關係較密,但是韃靼、瓦剌卻時時縱兵騷擾。從永樂八年(1410年)到二十二年(1624年),成祖曾五次親率大軍出塞,使韃靼、瓦剌受到重大之挫折。
     (六)經略東北:朱元璋建明後,即著手統一東北地區,設立遼東都揮使司。成祖在此基礎上,繼續經略東北,廣設衛所,並於永樂七年(1409年)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司所在黑龍江口之特林(在原蘇聯)。
     (七)南定安南:唐時安南(越南北、中部)屬嶺南道,位於唐帝國的版圖之內。五代十國時因中國內亂,安南叛逆而獨立。明永樂年間,遣張輔等討平之,重新郡縣其地,設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八)屢下西洋:明代之海外事業極盛,而鄭和(1371一1433)下西洋尤為中外聞名之壯舉。鄭和下西洋几七次,而前六次皆為成祖所遣,使中國國威遠播於海外。

本來明代與漢、唐兩代並稱盛朝,明成祖之治亦應和漢武帝、唐太宗等一樣並為盛世。但在歷史上,永樂之治卻不如武帝盛世、貞觀之治那樣出名,其原由或與成祖篡位奪權有關,或同明初開始的宦禍及特務統治相繫,令史家對朱棣的所作所為產生一種厭惡之感,故往往加以貶抑。誠然,明代因步入中國歷代長期王朝統治之後期,君主制度之禍害充分暴露,甚至愈演愈烈,故永樂盛世伴隨著許多令人髮指的「殺戮」和迫害,而蒙上不可洗脫的污點,不像漢武帝、唐太宗時那樣被人盲目「歌頌」。不過,論及朱棣之雄才大略,似不比李世民稍讓,明成祖固因「靖難之變」而篡奪親姪之帝位,唐太宗何嘗不是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弟並逼父讓出帝位。觀諸上述永樂年間之政績,比較漢、唐、明三朝形勢,成祖固宜與漢、唐盛世之君主相媲美。職是之故.漢武帝時以「通西域」而著稱,唐太宗因被尊為「天可汗」而聞名,明成祖則以「下西洋」而傳世。因此,「永樂之治」或「永樂盛世」實非虛美之評語。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廿二章_明朝之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