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主中原之後﹐除高壓統治外﹐也採取了收買人心的做法。清室懷柔政策的措施內容﹐大致如下:

     (一)禮葬思宗,表彰忠烈:順治初年,清兵入京後即為明思宗及其后發喪,以禮改葬,令官民等服喪三日。對明臣之死節者亦均題諡,以示表彰。後來康熙南巡時,又在南京參謁明太祖之陵。
     (二)招降明將,延攬明臣:凡明之武將文官 「倡先投順者」,均授予高官厚祿,甚至封為藩王。中央政府實行 「滿漢複職制」,如規定內閣大學士滿、漢各二員,尚書滿、漢各一員。
     (三)減免賦役,禁止圈地:入關後,即宣佈以明代之「一條鞭法」徵派賦役,免除一切雜派和 「三餉」。康熙間下詔停止圈地,宣稱滿漢軍民一律對待,原圈之地退還漢民,民間所墾田畝 「自後永不許圈」。康熙五十一年(1712午)宣佈,即以五十年全國的丁銀額為準,以後額外添丁不再加賦。
     (四)科舉取士,尊孔崇儒:承襲明之科舉制,順治初宣佈明朝的舉人、生員仍有效,可繼續參加科試。康熙時建捐納制度,准用錢捐官,又設博學鴻詞科,大量羅致全國 「名士」。清廷還崇奉孔子、提倡理學、編纂圖書,以此籠絡漢族士子。康熙帝曾在山東曲阜親祭孔廟。

滿清之施行懷柔政策,確實收到一定的效果。清廷注意收買人心,使大批明朝將臣歸降,復用分化瓦解手段來對付各種反清勢力,故入關後不到二十年即能掃平李自成、張獻忠之軍,滅亡南明諸王之政權。後來又鎮壓 「三藩」、平定臺灣,迅即實現全國之統一。由於汲取元亡之教訓,加強文治,籠絡漢族官紳,使以滿洲貴族為核心的清廷統治得以鞏固,故其國祚遠比元朝為長久。

同時,懷柔政策使大批漢族士子紛紛出仕任官,為清廷所用。當時的知名學者,除了黃宗羲(1610-1695)、顧炎武(1613-1682)、王夫之(1619-1692)等人外,餘加朱彝尊(1629-1709)、萬斯同(1638-1702)、毛奇齡(1623-1713)、尤侗(1618-1704)等人﹐均至京師應選。

懷柔政策的另一重要後果,乃滿漢之逐漸同化。滿清以異族而入主中原,統治人數眾多、文明高度發達的極難駕馭的漢人,而國祚竟能長達二百六十八年,並造成可媲美於漢、唐、明的盛世,絕非偶然之事。箇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係滿清和蒙元不同,對漢族及其文化不是單純採用武力高壓和排斥的政策,而是軍事和政治並重,高壓與懷柔兼施。入關之後,清廷因時制宜地採取了寬猛兼濟、恩威並施的統治政策,對漢族乃至邊疆各族實行了有效的統治。中國歷史上促成改朝換代的一些內憂,如宗室、外戚、宦官、朋黨、權臣、藩鎮等亂,滿清均使其危險大大減低,這是滿人致治的成功之處。然因一味模仿、全盤吸收漢族文化,最後整個滿族卻幾乎完全被漢人所同化。至今,滿族早已散居全國各地,有許多人根本不承認自己是滿人而報稱為漢人。大多滿人均已不會滿語、不識滿文,滿洲文字像契丹文、西夏文等,成了供專家學者研究的對象。而滿洲人的 「旗袍」,現在更變成中華民族之民族服裝,任由香港小姐、臺灣小姐等在 「選美」會上爭艷競妍。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
《中國歷代之興治亂衰亂亡》第廿三章_清初之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