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載籍雖不能為早期中西交通提供足夠的證明,卻不等於彼時中西之間並無交往,因為早期西方古籍中亦已有關於中國的一些記敘。

大約在公元前四百年,希臘(Greece)人克泰夏斯(Ctesias)最先記述了賽里斯人(Seres)。後來希臘、羅馬(Roma)作家經常提到賽里斯國(Serice),稱其首都為賽拉(Sera)。賽里斯國義為絲國,一般認為因中國很早即向西方輸出蠶絲而得名。按絲織綢乃中國古老的偉大發明之一,相傳黃帝元妃螺祖為育蠶治絲之第一人,姑不論其傳說是否可靠,但在山西夏縣之夏代遺址曾發現人工破裂之蠶繭,甲骨文中絲字或絲旁之字頗多,可見殷商前中國人已發明蠶絲。由希臘、羅馬人關於絲國的記載,亦可知張騫開闢絲綢之路以前,在先秦時代,中國絲業已傳至歐洲。

後來秦統一六國,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之大帝國,中國對外的影響自更為增強。今日英文將中國寫作China,據考與 「秦國」有關。秦崛起於中國西部,自秦穆公(前659- 前621)稱霸西戎起,其聲名即已漸著,至秦朝建立後益顯,故周邊部族或國家往往以 「秦人」稱秦國人或泛稱中國人。或謂在大約公元前三百年,印度  (lndia)  人憍底利亞  (Kautilya)  在《政論》(Arthasastra)一書中已稱中國為Cina。印度的《瑪奴法典》(Manusmrti)及史詩《摩訶婆羅多》  (Mahabharata) 均提及Chinas。《舊約聖經》記有Sininm,後來希臘佚名所著之《愛利脫利亞海周航記》 (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 載有 Thin 國,希臘的學者托勒密 (Klaudius Ptolemy , 約90-168) 之《地理書》(Geographice Hyphegesis)把中國稱之為 Sinae。據說Cina、Chinas、Sininm、Thin、Sinae等等,皆是 「秦」字的對音。至於以後佛教經籍所譯之脂那、至那、震旦,以及日本人所謂的支那,同 Cina、China 等也都為一音之轉。

外國人往往以中國的某一王朝名來泛稱整個中國。西方之以China即秦或秦人來稱中國,猶如後來以漢人、唐人、唐家之稱中國、中國人,又如俄羅斯(Russia)人之以KNTaN(契丹)稱中國一樣。以上所述說明在西漢以前,西方國家對中國已經有所瞭解,當時在中西之間大概已有了民間之接觸與交往。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
第一編  先秦及秦代之中外交通_第一章  先秦及秦代中西關係蠡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