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前期和西域的關係,在三次斷絕後的每次復通,都同班超、班勇父子二人之慘澹經營密不可分。
班超(32一102),字仲升,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其父班彪(3一54)、兄班固(32一92)、妹班昭(約49一約120)均東漢史學家,超自幼隨父兄熟讀經史,後為官府抄寫文書,嘗擲筆歎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到丁四十歲時,他果然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匈奴,並開始其長期經營西域之歷程。
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竇固在佔領伊吾後,以班超為假司馬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南道各國。超等首抵鄯善,他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氣概,率部下夜焚匈奴使者營幕,殺匈奴使者,控制了鄯善。因降服鄯善有功,班超被授為軍司馬,他又順南道西至于闐(今新疆和田),迫使國王殺匈奴使者而歸服漢朝。次年,班超等繼續西進至疏勒,廢黜了親匈奴的疏勒王,另立故王之侄為王。至此,南道各國無不賓服於漢,「于闐諸國皆遣子入侍」。由於竇固北征匈奴、班超西服西域,使新莽以來斷絕關係數十載的西域復通。
正當班超在南道頗有進展之際,匈奴及其所控制的焉耆、龜茲(今新疆庫車)等一些北道國家攻殺東漢都護。時章帝方即位,覺得無力再對西域用兵,遂罷都護等官,召班超回國。建初二年(77年),又罷撤伊吾屯田之兵,使西域門戶重被匈奴所握。南道諸國深恐東漢撤退後匈奴會予以報復,乃苦留班超,疏勒都尉為此而引刀自殺,于闐王侯以下互抱超之馬足.泣曰「依漢如父母,誠不可去!」故班超遂決定留下來。鑑於疏勒係西域西端控制南、北二道的樞紐,班超乃長期坐鎮於此。他孤軍奮戰,苦心經營,先平定姑墨(今新疆溫宿一帶),復在東漢援兵幫助下降莎車、敗龜茲,保持西域南道之暢通。
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89一91年),竇憲出兵大破北匈奴,迫其主力西遷,西域之形勢根本改變。班超亦乘時奮發,他在永元二年發西域各國兵擊退了大月氏的入侵,次年又降服龜茲、姑墨、溫宿,使南、北二道全定,整個西域再通。朝廷乃於是年(永元三年)以班超為西域都護,駐守龜茲。到了永元六年 (94年),焉耆及其附近的危須、尉黎也投降漢朝,西域五十餘國全部內屬。七年(95年),和帝封班超為 「定遠侯」,詔書高度評價其功績曰:「超遂踰蔥嶺,迄縣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賓從。改立其王而綏其人,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得遠夷之和,同異俗之心。而致天誅,蠲宿恥,以報將士之讎」。
班超經略西域之事業雖已全面完成,但他仍繼續在西域坐鎮了十年。其間他還在永元九年(97年),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抵達條支國之海濱(今波斯灣),臨海欲渡,為安息人勸阻而還。此行雖未直接到大秦,但已到達亞洲之極西端。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班超榮歸洛陽,九月病卒,享年七十。
超東歸後,繼任的都護任尚等未能鎮服西域,受到諸國之攻擊。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東漢朝廷罷都護,西域再次棄絕。直到安帝延光二年(123年),東漢君臣「始知失西域則河西不能自存」,安帝遂決定以班超之子班勇為西域長史,將兵五百人,出屯柳中。勇自幼隨父在西域成長,深諳西域道里、風土與政情,饒有乃父之風,他一入西域即破平車師,再一次打通西域的道路。「順帝永建二年(127年),勇復擊降焉耆。於是龜茲、疏勒、于闐、莎車等十七國皆來服從」(《後漢書.西域傳》)。但在是役中,因班勇與敦煌太守張朗的行動未能協調,朝廷竟不察詳情,將勇徵還下獄,後死於家。班勇調回以後,西域之狀況又若明若暗、亂不堪言,漢在西域之聲威乃日趨下降。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
第二編 兩漢西域、南海交通孔道之開闢_第二章 班超再通西域與重振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