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交通史上,第一個訪問印度次大陸各國及斯里蘭卡並留下完整行紀之中國人,乃東晉時代的釋法顯。法顯(約337一約422),俗姓龔,平陽武陽(今山西襄垣)人。顯於三歲時即度為沙彌,二十受大戒。他年逾六十而矢志西行求法,遍歷北、西、中、東天竺之地,後由師子國附舶返回中土,著《佛國記》,對弘揚佛法及中西交通的貢獻至偉。茲將法顯訪印之目的及過程略述如下。

慨律藏殘缺而西行

自東漢以降,佛教在中國迅速傳播,推動了中西僧人的往來。中國僧人為追求佛教真理而紛紛西行,他們或想瞻仰佛跡、親聖地,或想拜訪高僧、躬承宏旨,或想廣覓經書、探討梵典。佛教經典一般泛稱 「三藏」,包括經(Sutrapitaka,指佛祖之說教)、律(Vinayapitaka,指寺廟以及僧侶之戒律)、論(Abhidharmapitaka,對佛教原理之論述、注解)。東晉時,由天竺直接傳入中國的佛經漸多,但戒律卻十分缺乏。法顯西行之動機固然也有拜訪佛教勝跡之因素,但主要乃為至天竺尋求戒律,即所謂 「慨律藏殘缺」,「法顯本心欲令戒律流通漢地」(法顯 《佛國記》)。

東晉隆安三年(後秦弘始元年,公元399年)三月中旬,法顯既「常慨經律舛闕,誓志尋求」,乃以六十二之高齡,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同契發自長安,西向尋求戒律。第二年四月到了張掖,又遇到智嚴、慧簡、僧紹、寶雲、僧景(後來又加上慧達),並相約結伴同行。同年七月後進到敦煌,停留一個多月,遂出陽關而步入西域。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
第三編  三國兩晉南北朝之海陸對外交通_第三章  法顯之訪印及其貢獻_
第一節  法顯西行求法之動機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