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元興元年(402年)春,法顯等從陀歷國越過新頭河(即印度河,此指其上游的支流),就進入北天竺之大國烏萇,傳釋迦牟尼曾行化於此。慧景、道整、慧達三人由烏萇先出發至那揭國(Nagarahala,今阿富汗東北的賈拉拉巴德Jalalabad)。是年七月後,法顯和其他人則由烏萇南下經宿呵多(今巴基斯坦北部之斯瓦特Swat),至犍陀衛國 (即乾阤、犍陀羅)。該國附近有竺剎尸羅(Taksasila,在今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西北)及弗樓沙(Purusapura,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Peshawar西北),這兩個地方都有釋迦成道之傳說。慧達由那揭回弗樓沙,即與寶雲、僧景東還秦土,慧應死於弗樓沙之佛寺。法顯乃隻身前往那揭國。

那揭國為西天竺之地,供養佛影、佛齒及佛頂骨。法顯先至該國之醯羅城(Hilo,今賈拉拉巴德南之Hidda),旋北至其都。他在那揭國與慧景、道整會合,然後三人於大約元興二年(403年)二、三月南度小雪山(應即賈拉拉巴德南之塞費德科山脈Safed Koh)。「雪山冬夏積雪,山北陰中遇寒風暴起,人皆噤戰 。慧景一人不堪復進,口出白沫,語法顯云:『我亦不復活,便可時去,勿得俱死。』於是遂終。法顯撫之悲號:『本圖不果,命也奈何!』復自力前,得過嶺」。接著先後經過羅夷國(應在巴基斯坦北部帕拉奇納Parachinar一帶  )、跋那國(巴基斯坦北部的班努Bannu)、毗荼國 (或即巴基斯坦東北部的毗達Bhida ),而進入中天竺之境。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
第三編  三國兩晉南北朝之海陸對外交通_第三章  法顯之訪印及其貢獻_
第一節  法顯西行求法之動機與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