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一名起自唐代,初為都護府之稱,包括今越南北、中部以及廣西、廣東、雲南的部分地區。後自宋至清初,中國則以安南作為今越南北、中部一帶之專稱。
從秦設象郡,漢置交趾、九真、日南等郡以來,歷魏晉南北朝至隋,今越南北、中部均屬中國之管轄。唐武德五年(622年),在隋交趾、九真郡設立交州總管府,管交、峰、愛、仙、鳶、宋、慈、險、道、龍十州;以隋日南郡置南德州(旋先後改為德州、驩州)總管府.領德、明、智、驩、林、源、景、海八州。武德七年(624年),交州總管府改稱交州都督府。貞觀二年,驩州總管府亦改驩州都護府。及至調露元年(679年)八月七日,乃改交州都督府為安南都護府,上述地區均隸屬之。至德二年(757年)一度改稱鎮南都護府,大曆三年(768)復為安南都護府。
安南都護府治宋平(今越南河內),由交州刺史充任都護,轄今越南橫山(Hcanh Son)以北地區,及廣西、廣東、雲南一部分。據 《舊唐書》卷三十八載,「安南都護節度使:治安南府,管交、武峨、粵、芝、愛、福祿、長、峰、陸、廉、雷、籠、環、崖、澹、振、瓊、萬安等州」。鑑於當時邊疆版圖多隨王朝盛衰而變化,而且朝廷對地方區劃的建制亦不斷更改,故各州範圍頗難考定。茲將大約開元年間今越南境內較重要的州郡,摘要概敘於下:
1.交州:治宋平。或亦稱交趾郡,轄境約當今河內一帶,以及海興(Hai Hung)、河西(Ha Tay)、南河(Nam Ha)等省與河Jt(Ha Bac)省一部分。
2.峰州:治嘉寧縣(今越池Viet Tri附近)。或亦稱承化郡,在今越南北部,轄境約當永富(Vinh Phu)省一帶。
3.長州:治文陽縣(在今南定Nam Dinh)。或亦稱文陽郡,在今越南東北部,轄境跨有紅河下游兩岸,約當太平(Thai Binh)省南部和河南寧(Ha Nam Ninh )北部一帶。
4.愛州:治九真縣(在今清化Thanh Hoa)。或亦稱九真郡,轄境約當清化省。
5.驩州:武德五年屬南德州總管府之驩州轄境僅包括今越南中部的演州(Dien Chau)、安城(Yen Thanh)一帶,後驩州成為總管府,原驩州改稱演州。安南都護府所轄之驩州治九德縣(在今榮市Vinh),或亦稱日南郡,轄境約當義靜(Nghe Tinh)省。
6.福祿州:此州地望較為複雜,或據 《舊唐書》卷四十一所云 「龍朔三年(663年),智州刺史謝法成招慰生僚昆明、北樓等七千餘落。總章二年(669年),置福祿州以處之」,將其置於今越南北部的山西(Son Tay)一帶。然該書提到至德二年(757年)改為唐林郡,另《通典》卷一八四載 「福祿州,今理安遠縣,……領縣二:柔遠、唐林」,《新唐書》卷四十三上云 「福祿州唐林郡……本福祿郡,……以故唐林州地置」。故福祿州應即唐林州,在越南中部義靜省的東南面,州治安遠縣位今河靜(Ha Tinh)一帶。此外,《通典》尚載,「日南郡:東至福祿郡界一百里,南至羅伏郡界一百五十里」,羅伏郡應在今義靜省西南面的香溪(Huong Khe)一帶。
有唐一代,中國對安南的管轄是穩定而且有效的。然安史之亂後,國處多事之秋,南裔自不免時生動盪,比較嚴重的是南詔之侵擾安南。南詔為中唐後之一邊患,宣宗(846一859)時即多次入侵安南地界。懿宗(859一873)咸通三年(862年)十一月,南詔又擾安南,包圍安南羅城(羅城係都會周圍之城,此指安南都護府城)。次年正月,府城被陷,都護蔡襲死。同年六月,朝廷廢安南都護府,置行交州於海門(在今越南海防Hai Phong),旋復置安南都護於交州。咸通五年 (864年),以驍勇將軍高駢(?一887)為安南都護、經略招討使。駢於咸通六年(865年)九月在峰州敗南詔兵。咸通七年(866年)六月。又大破南詔之軍,進圍羅城,十月克之。安南在淪陷數載之後,至是得以恢復。同年十一同,唐室乃置靜海軍於安南,以高駢為節度使。高駢在原來張伯儀、張舟等人陸續修建之基礎上,將安南羅城(又稱大羅城,在今越南河內)大加增築。
由於唐朝的刻意經營,安南在當時係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地區。史載德宗(779一804)時 「近日海舶珍異,多就安南市易」,安南之比景則為唐代僅次於廣州之對外大貿易港。安南又是陸、海對外交通路線的一個重要樞紐。前面已述及賈耽所記之安南通天竺道,在該文之下尚有一段由驩州通向中南半島諸國之途程:
「一路自驩州東二日行,至唐林州安遠縣(在今越南河靜Ha Tinh一帶),南行經古羅江(或在義靜省東南部,流經奇英縣南),二日行至環王國(即林邑、占婆)之檀洞江(在越南中南部,或指靈Linh江)。又四日至朱崖(今地不詳,或在越南順化Hue一帶),又經單補鎮(單或讀若shan、chan,單補即占波Champa之異譯,此指當時之占婆港口,即今越南會安Hoi An一帶),二日至環王國城(即林邑國早期都城,今越南維川Duy Xuyen縣南之茶蕎Tra Kieu),故漢日南部地也。
自驩州西南三日行,度霧溫嶺(位今越南、老撾交界之長山Truong Son山脈,或指驕諾Geo Neua山口一帶),又二日行至棠州日落縣(棠州在老撾中部,或位於甘蒙省內之南通Nam Theum河流域,日落縣即甘結Khemkuet一帶),又經羅倫江(或即南通河下游)及古朗洞之石蜜山(在老撾甘蒙省甘結與班梳Ban Sot之間,今地不詳),三日行至棠州文陽縣(在班梳一帶)。又經漦漦澗(或指湄公Mekong河),四日行至文單國(指今老撾一帶)之算臺縣(在今老撾萬象Vientiane東面,或位泰國廊開Nong Khai府之納提Nathi一帶),又三日行至文單外城(或在泰國之廊開附近),又一日行至內城(即老撾萬象。或謂單讀若 『善』,文單即萬象古泰文名Vien-Chang或孟語名Muang Chan之對音),一日陸真臘(包括今老撾及泰國一部分),其南水真臘(今柬埔寨及越南南部和泰國一部分)。又南至小海(指今泰國灣),其南羅越國(今馬來半島南部一帶),又南至大海。」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四編 隋唐時期中外交通之勃興_ 第四章 唐代與南海諸國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