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之兩征日本

元世祖既征服朝鮮,乃覬覦日本,並欲假高麗以通日本。至元三年(1266年)八月,世祖命兵部侍郎黑的等人為使,持國書往日本,其文略謂 「高麗君臣感戴來朝,義雖君臣,歡若父子」,「日本密邇高麗,……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云云。但高麗王遣人陪同黑的東行,僅至高麗之巨濟島(Koje I.)即因風濤之險而還。次年,世祖令高麗國王王務必完成此事,另派人送書赴日,不得要領而歸。至元五年,黑的等復持書往,至對馬島(Tsu-shima),日本人拒而不納。至元六年到十年,元朝幾乎每年都遣人出使日本,令必通好大朝,但最多只到了博多 (Hakata) 之太宰府,每次均不得要領。於是,  元廷遂決意出師征日。

至元十一年(1274年),日本龜山天皇(1260一1274)傳位於其子後宇多天皇(1274一1287)。是年三月,元世祖命鳳州經略使忻都、高麗軍民總管洪茶丘,以千料舟、拔都魯(蒙語勇士之意)輕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戰船,載士卒一萬五千人,由高麗往征日本。高麗遣兵八千助之。十月,元軍由高麗之合浦(今朝鮮慶尚南道之馬山Masan)出發,攻佔對馬島,旋登陸壹歧(Iki)島,與日本大戰於博多(Hakata,在今福崗Fukouka縣)。但元軍懼孤軍深入,乃有班師之計,日暮登舟又遇大風雨,戰船觸崖石、多破壞,遂乘夜撤歸。因是年為龜山天皇文永十一年,故日人多稱此為「文永之役」。

第一次征日失敗後,元世祖仍圖收服日本,故至元十二年、十六年又先後派遣杜世忠、周福使日,然均被日本鐮倉幕府所殺。於是乃有第二次征日之役。時南宋已亡,世祖決定大舉攻日,於至元十八年(1281年,後宇多天皇弘安四年)正月命忻都、洪茶丘等為東路軍由高麗出發,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後由阿塔海代)、右丞范文虎等為江南軍由慶元(即明州,今寧波)出發,共征日本,兩軍期會於壹歧島。

至元十八年五月,由蒙古、高麗、漢軍合組之東路軍四萬人、戰船九百艘發自高麗合浦,攻佔對馬、壹歧島。六月,復戰於筑前(Chikuzen,在今福崗縣)之志賀島(Shikano-shima,在福崗縣北部),不利。江南軍十萬人、戰船三千五百艘則於六月由慶元出發,七月與東路軍會於平戶島(Hirado-shima)。由於累戰失利,元軍乃於七月底移師於五龍山(應在肥前Hizen之鷹島Taka-shima)。八月一日,遇颶風大作,戰艦皆破壞覆沒,元軍溺死者無算,范文虎等將乃擇堅好船乘歸,棄士卒於五龍山下,後被日本人殺去大部分,被俘者僅留南人為奴,餘亦均被屠。元軍回到高麗者十存一二。日本史稱是役為「弘安之役」。

元世祖本來還想三征日本,故至元二十年恢復已罷的日本行中書省,以阿塔海為丞相。後因擬伐安南,其事遂寢不行。此後與日本亦無甚官方之往來。不過有元一代,中日之間的民間往來還是頗為活躍的。見於中、日史籍可判定年代的商船通航約有四十餘次,和上代不同,這些商船幾乎全是日本來的。它們多為私人的商船,但也有一些係經幕府批准、取得其保護的半官方船舶(即所謂「天龍寺船」之類)。當時日本規定的外貿港口仍為博多﹐元朝則有慶元、福州、泉州等,而以慶元為主。鐮倉幕府固准許日本商船赴華,而元廷對民間貿易亦末加禁止,如 《元史》載,「(至元)十四年,日本遣商人持金來易銅錢,許之」,「(十五年十一月丁未)詔諭沿海官司﹐通日本國人市舶」。但元末以後,日本船之來華者倭寇漸多﹐性質就截然不同了。

除了日本商舶外,元代中日兩國僧侶之往來亦極為頻繁。日本入元僧之有名可傳者共二百二十餘人,有時在同一個中國寺院參禪的日本僧人竟有三十二名,足見其盛。元僧之赴日者亦不在少數,有記載的大約十多人,其中不乏得道之高僧。南宋名僧無學祖元(1228一1286)在宋亡的那一年(1279年),應日本幕府執政北條時宗之邀而東渡,被任為鐮倉建長寺主持,旋又建圓覺寺,被敗賜佛光國師之尊號。據云他曾至徐福墓朝拜,並作祭詩曰「先生採藥未曾回,故國山河幾度埃。今日一香聊遠寄,老僧亦為避秦來」。另 《元史.日本傳》載及大德三年(1299年)遣僧一寧一山(1247一1317)赴日,留而未歸。一寧歷任建長、圓覺、南禪諸寺長老,受日本後宇多天皇禮敬,後追贈「國師」稱號。其法脈乃成日本臨濟宗之 「一山派」。他如東明惠日、靈山道隱、清拙正澄、明極楚俊、竺僊梵仙、東陵永璵等人,以及入元日僧雪村友梅、古先印元、別傳妙胤、中岩圓月、愚中周及、大拙祖能等等,亦都名重於一時。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六編  蒙古西征與元代中西交通之鼎盛_ 第二章  元朝對海外之經略_
第一節    蒙元之征伐高麗﹑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