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宋代的《嶺外代答》、《諸蕃志》之後,元代也出現了若干海上對外交通之名著,如 《真臘風土記》、《島夷誌略》等。另有一《大德南海志》,對研究元代之海外交通也頗具重大意義。《南海志》係元朝陳大震、呂桂孫所撰,成書於大德八年(1304年)。原書共二十卷,唯全帙已不可見,《永樂大典》卷一一九○七「廣州府志」錄有其中一部分,另北京圖書館善本書室藏有大德刻本的卷六至十。該書雖殘缺不全,然卷七「舶貨」附有諸番國.地名,對研究古代中國南海對外交通歷史極為重要,對探討元代海外貿易的規模及海洋知識、海上交通航線,亦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據今所知,東、西洋名稱同時首見於元代載籍,如《天南行記 》、《真臘風土記》提及「西洋國黃毛皮子」、「西洋布」。但《南海志》則是較早同時提及東洋、西洋的一部古籍。該書載有「單馬令國管小西洋」、「三佛齊國管小西洋」、「東洋佛坭國管小東洋」、「單重布囉國管大東洋」、「闍婆國管大東洋」等。比它約遲半個世紀的《島夷誌略》也提到東洋、小東洋和西洋。依照 《南海志》等之記載,元代的東、西洋應是以廣州一加里曼丹(Kalimantan)島西岸一巽他(Sunda)海峽為界而劃分。加里曼丹島、爪哇島及其以東的地區、水域為東洋,其中加里曼丹島北部至菲律賓群島一帶為小東洋,而大東洋的範圍則西起巽他海峽,中經爪哇島、加里曼丹島南部、蘇拉威西(Sulawesi)島、帝汶(Timor)島,直至馬魯古(Maluku)群島一帶。西洋的範圍東自加里曼丹島、爪哇島西岸起,直抵印度洋,其中又以馬六甲(Malacca)海峽為界而劃分大、小西洋,今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一帶為小西洋(約當南海西部),印度洋為大西洋。有些載籍則以西洋作為印度一帶之專稱。不過明代以後,隨著地理知識的擴大,中國載籍對東、西洋的概念又有了變化,分別向東、西兩方推移。
《南海志》不僅載及東、西洋之名,而且根據航路的先後、近遠,把今東南亞諸國之地名予以排列,使我們便於探索元代之南海航路和考證今地。茲將該書所記之東南亞地名臚列於下,並稍加註釋:
「諸番國
交趾國管:
團山(又作屯山,今越南東北岸外之雲海Van Hai島)
吉柴(又作雞唱門,在越南之拜子龍Bai Tu Long灣)
占城國管:
坭越(即地哩州,位今越南日麗Nhat Le河流域)
烏里(即烏州、里州,位越南平治天Binh Tri Thien省)
舊州(今越南的廣南Quang Nam-峴港Da Nang一帶)
新州(今越南的安仁An Nhon、歸仁Qui Nhon一帶)
古望(今越南的虯蒙Cau Mong山一帶》
民瞳攏(又作民多朗,今越南的芽莊Nha Trang一帶)
賓瞳嚨(又作實童龍,今越南的藩朗Phan Rang一帶)
真臘國管:
真里富(今泰國東南岸之尖竹汶Chantaburi)
登流眉(今泰國之洛坤Nakhon Srithamarat)
蒲甘(今緬甸之Pagan)
茸里(或位泰國之叻丕Ratburi一帶)
羅斛國(位今泰國之華富里Lopburi一帶)
暹國管:
上水速孤底(指今泰國之素可泰Sukhothai)
單馬令國管小西洋(單馬令在今馬來西亞的淡麥嶺Tembeling河流域,
轄境幾包括整個馬來半島):
日囉亭(在泰國的拉廊Ranong府一帶)
達剌希(Grahi,在泰國的柴也Chaiya)
崧古羅(今泰國之宋卡Songkhla)
凌牙蘇家(在泰國之北大年Patani)
沙里(或在泰國的賽武里河Saiburi R.流域)
佛囉安(或指馬來西亞的瓜拉勿蘭Kuala Brang)
吉蘭丹(Kelantan,今馬來西亞之哥打巴魯Kota Bahru)
晏頭(今馬來西亞之興樓Endau)
丁伽盧(今馬來西亞之丁加奴Trengganu)
迫嘉(今馬來西亞之帕卡Paka)
朋亨(今馬來西亞之彭亨Pahang)
口蘭丹(今馬來西亞之關丹Kuantan)
三佛齊國管小西洋(三佛齊在今印度尼西亞的巨港Palembang、占碑
Jambi一帶,轄境包括蘇門答臘及附近地區)
龍牙山(指印度尼西亞的林加Lingga群島)
龍牙門(指新加坡海峽或林加海峽)
便塾(Panchor,在馬來半島南部)
欖邦(今蘇門答臘島南部之楠榜Lampung)
棚加(今印度尼西亞之邦加Bangka島)
不理東(今印度尼西亞之勿里洞billiton島)
監篦(在蘇門答臘島的甘巴河Kampar R.流域)
啞魯(Aru,在蘇門答臘的日里河Deli R.流域)
亭停(或指丹定斯群島Dindings Is.)
不剌(Perlak,今蘇門答臘之佩雷拉克Peureulak)
無里忻(或位蘇門答臘島之巴賽河Pasei R.流域)
深沒陀羅(Samudra,在蘇門答臘島的洛克肖馬偉Lhokseumawe一帶)
南無里(Lamuri,在蘇門答臘島的班達亞齊Banda-Aceh一帶)
不斯麻(今蘇門答臘島西北岸的布洛薩馬Bulohsama)
細蘭(Ceylon,今斯里蘭卡)
沒里琶都(今蘇門答臘島西北岸之Meulaboh或Muaraputus)
賓撮(Panchur,在蘇門答臘的巴魯斯Barus一帶)
東洋佛坭國管小東洋(佛坭即今加里曼丹北部之文萊Brunei)
麻里蘆(今菲律賓呂宋島之馬尼拉Manila)
麻葉(即麻逸,在菲律賓之民都洛島Mindoro I.)
美昆(或菲律賓棉蘭老Mindanao西岸之曼納干Manukan)
蒲端(或即棉蘭老島北岸之武端Butuan)
蘇錄(今菲律賓之蘇祿群島Sulu Is.)
沙胡重(棉蘭老島西岸錫歐孔Siocon,或內格羅斯島Negros I.南岸錫亞頓Siaton)
啞陳(今菲律賓班乃島Panay I.之奧頓Oton)
麻拿囉奴(Malano,加里曼丹島北部沙撈越Sarawak之巴林堅Balingian一帶)
文杜陵(或指沙撈越之賓土盧Bintulu)
單重布囉國管大東洋(單重布囉即Tanjong-pura,此指今加里曼丹島之中部與南部):
論杜(即沙撈越之隆杜Lundu)
三啞思(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即印度尼西亞之三發Sambas)
沙囉溝(即沙撈越之沙臘托Saratok)
塔不辛地(或在沙撈越之特貝杜Tebedu一帶)
沙棚溝(或指沙撈越之Sipang岬)
塗離(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或在印度尼西亞之普里Puri一帶)
遍奴忻(或指加里曼丹島西北的本卡揚Bengkayang一帶)
勿里心(或指加甩曼丹島西北的馬林土Marintu)
王琶華(即加里曼丹島西北之曼帕瓦Mempawah)
都盧辛1或在加里曼丹島西部的坤甸Pontianak附近)
囉幃(即加里曼丹島西部之Laut)
西夷塗(即加里曼丹島西部之錫達斯Sidas)
質黎(在加里曼丹島西南之杰來河Djelai R.流域)
故梅(即加里曼丹島南岸之庫邁Kumai)
訖丁銀(即加里曼丹島南部之哥打瓦林因Kotabaringin)
呼蘆漫頭(Kuala-Mendawei,即加里曼丹南部門達韋河下游之門達韋)
琶設(即加里曼丹島東南岸之巴塞爾Passir)
故提(在加里曼丹島東部的庫太河Kutai R.流域)
頻底賢(即蘇拉威西Sulawesi島西南岸之溫甸Bonthain)
孟嘉失(蘇拉威西島西南之望加鍚Macassar)
烏譚麻(蘇拉威西島西南部的瓦淡波尼Watampone)
蘇華公(又作沙華公,指薩拉邦卡群島Salabangka Is.或錫馬坦島Simatang I.一帶)
文魯古(今印度尼西亞之馬魯古Maluku群島)
盟崖(又作平牙夷,即蘇拉威西島東面的曼涯Banggi群島)
盤檀(即印度尼西亞之班達Banda群島)
闍婆國管大東洋(闍婆國在印度尼西亞之爪哇島)
孫絛(Sunda,指巽他海峽一帶或爪哇西部之萬丹Banten)
陀雜(在爪哇島西岸一帶,或指通達Tunda島)
白花灣(指爪哇島西部的北加浪岸Pekalongan、加拉璜Krawan一帶)
淡墨(即爪哇島之淡目Demak)
熙寧(在今爪哇島北部之西冷河Serang R.流域)
囉心(即爪哇島北岸之拉森Lasem)
重伽蘆(Janggala,在爪哇島的泗水Surabaya一帶)
不直干(即爪哇島東部詩都文羅Situbondo南面之Prajekan)
陀達(疑指爪哇東部的托達南Todanan或帕達斯Padas)
蒲盤(或指爪哇東部的布林賓Blimbing一帶)
布提(疑指爪哇東部的普格Puger或巴蒂Pati)
不者囉干(指爪哇東部的巴那魯干Panarukan)
打工(即爪哇島上之帕康Pakong)
琶離(即印度尼西亞之巴厘島Bali I.)
故鸞(或指爪哇東部之波朗Porong一帶。一說指印度尼西亞的戈龍Gorong群島)
火山(或指班達海中之Gunung Api)
地漫(即今帝汶島Timor I.) 」
大德《南海志》所載南洋地名至此為止。隨著時光的流逝,古今外國地名的譯音往往千差萬別,唯該書中的地名今日仍大部依稀可辨。由上述不難看出,當時我國與南洋各地的海路交通大致有下列數條路線:自廣州發舶,順中南半島東岸至半島南端;自中南半島南端,經柬埔寨、泰國而至緬甸;由泰國沿馬來半島東岸而下,抵新加坡、馬六甲海峽;從馬六甲海峽南航至巽他海峽,或北出馬六甲海峽抵蘇門答臘西北岸;自巽他海峽東行,中經爪哇島直達帝汶島;由南海至文萊、菲律賓群島,或由泉州至菲律賓、文萊;自加里曼丹島西北端,順該島西岸、南岸,向東直抵馬魯古群島。
在六、七百年前的元代,中國航海者已如此熟諳今日東南亞地區的大小航道,其成就蔚為可觀。亦正是在此基礎上.方有十五世紀初鄭和下西洋之壯舉。故 《南海志》殆為繼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趙汝适《諸蕃志》之後,關乎海外交通的一部要籍,和同時代的其他名著相比也不遜色。它比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稍稍晚出,然所載不限於一國。它較汪大淵的《島夷誌略》不夠詳瞻,唯成書年代則略早,且諸航線上的地名排列先後井然有序。有鑑於此,吾人倘能將唐宋元明時期的有關載籍詳加對照,作一綜合而細緻之研討,定可加深對中國中世紀海外交通史之瞭解與認識。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六編 蒙古西征與元代中西交通之鼎盛_ 第三章 元代海外貿易與航海之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