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同今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及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等之交往頗為密切,茲據《明史》諸書所載,略舉各國與中國的通便情況如下。
1.榜葛剌:又作彭加那,即今孟加拉(Bengal)國及印度西孟加拉地區。永樂六年(1408年),其王遣使來朝,貢方物,宴賚有差。永樂十三年。明廷遣侯顯齎詔使其國。自永樂六年至正統四年,其入華朝貢凡十四次:永樂六年、七年(二次)、八年、九年、十年、十二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一年、二十三年,宣德四年(1429年),正統二年(1438年)、四年。
2.尼八剌:即今尼泊爾(Nepar)。洪武十七年((1384年),太祖命僧智光齎璽書、綵幣往,其王遣使隨入朝,二十年達京師。二十三年再貢,終太祖時數歲一貢。成祖復命智光使其國,永樂七年、十二年、十六年均遣使來貢。宣德二年又遣中官侯顯往賜其王。
3.沼納樸兒:在今印度東北部的江普爾(Jaunpur)。永樂十年(1412年)遣使者齎詔撫慰其國。十八年又遣中官侯顯諭以睦鄰保境之義,調停其與榜葛剌之爭。
4.瑣里:又作西洋瑣里。在今印度東南之科羅曼德爾(Coromandel)海岸,位訥加帕塔姆(Nagapattam )一帶。洪武二年,命使臣劉叔勉以即位詔諭其國。其國於洪武三年、五年及永樂二十一年遣使來貢。
5,加異勒:在今印度東南端之Cail。永樂六年遣鄭和齎詔招諭,十年及宣德五年和又二度使其國。該國於永樂九年、十九年、二十一年及宣德八年屢屢入貢。
6.底里:即今印度德里(Delhi)。永樂十年遣使奉璽書招諭其王,賜絨錦、金織文綺、綵帛諸物。
7,小葛蘭:今印度西南之奎隆(Quilon)。永樂五年嘗遣使入貢。
8.柯枝:今印度西南之柯欽(Cochin)。永樂元年,遣中官尹慶齎詔撫諭其國,六年、十年及宣德五年復命鄭和使其國,詔封其國之山為鎮國山。其國於永樂九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九年、二十一年及宣德八年遣使來貢。
9.古里:今印度西南岸的卡利卡特(Calicut)。永樂元年命中官尹慶奉詔撫諭其國,賚以綵幣。後鄭和亦數使其國。該國於永樂三年、五年、七年、九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九年、二十一年及宣德八年,屢屢遣使來貢。
10.甘巴里:故地有印度西南部之科因巴托爾(Coimbatore)、西北岸的坎貝(Cambay)等說。永樂六年,鄭和使其地,賜其王錦綺、紗羅。永樂十三年、十九年及宣德八年,其國遣使朝貢方物,明廷遣鄭和報之。
11.剌泥:或謂在印度西部之古吉拉特 ( Gujarat ) ,係其古名Lar異譯。永樂元年來華朝貢。 《明史.剌泥傳》 後又附有永樂中來朝貢之十國 : 夏剌比 ( 或謂即印度西北部之瓦拉比Valabhi),奇剌泥(或在今印度坎貝Cambay灣附近),窟察泥(或在今印度西岸的卡奇Kutch灣一帶),捨剌齊(或即印度西岸之蘇拉特Surat),彭加那(或即榜葛剌Bengal),八可意(或在今印度西部的布羅奇Broach一帶),烏沙剌踢(或古吉拉特Gujarat之訛譯),坎巴(或即科因巴托爾,為其古名Koyampadi之省譯),阿哇(或即印度西部之阿默達巴德Ahmedabad。一說為緬甸阿瓦Ava之異譯),打回(或謂即印度西岸之第烏Diu。一說指緬甸東南部之土瓦Tavoy)。
12.錫蘭山:即今斯里蘭卡。永樂中及宣德五年,鄭和屢使其國。該國來華朝貢共八次:永樂十四年(1416年)、十九年、二十一年(兩次),宣德八年(1433年),正統十年(1445年),天順二年(1459年,兩次)。
13.溜山:即今馬爾代夫(Maldives)。永樂十年、宣德五年,鄭和屢使其國。該國於永樂十四、十九、二十一年遣使入貢。
陳佳榮“南溟網”(http://www.world10k.com)_教學研究_《中外交通史》_
第七編 鄭和下西洋與明代之中西文化交流_ 第三章 明代同南亞、西亞與非洲國家之交往